福建省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泉州中心市区南大门,1996年开发建设,2003年由清濛科技工业区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升格为国 家级,现为“一区四园”,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包括:独立管理的清濛园区9.5平方公里、与晋江市合作的综合保税区3平方公里;以上两个园区共12.5平方公里经国务院批准纳入国 家级开发区范围。还有与晋江市合作的泉州特种汽车基地4平方公里;以及与南安市合作的官桥园区15平方公里。泉州开发区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五 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 个全国第5个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绿色开发区”,列入全省16个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之一。
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清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6个方面特色优势:
产出效益方面。在近期反馈的2020年国 家级开发区综评中,单位“亩产”位居全国第7位(全国218个国 家级开发区,我区单位GDP产出强度达18.4亿元/平方公里,全国平均水平6.4亿元/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6倍,前六是虹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北京、上海金桥、浏阳、长沙);另外,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居第2位(第 一是虹桥开发区)、4位(前三位是虹桥、贵阳、常德)。在全省开发区综评中,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五位。数字经济占GDP近一半(42.9%)。
市场主体方面。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大多是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企业,企业总体比较优质,管理规范,综合实力较强。全区目前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705家,规上企业107家,限上企业99家;产值超亿元44家;税收超亿元2家,超千万15家;上市8家,挂牌11家;形成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等四个主导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省著 名商标43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企业9家。
创新能力方面。区内30多家企业与清华、厦大、湖南大学、华中科大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有国家火炬无线通信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3个国字号基地和国 家级纺织检测中心福建分中心等高层次科研促进平台。国 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科技品牌81家(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29件。目前区内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全市第 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7.9%。
人才层次方面。泉州首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就诞生在开发区,拥有全国优 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名,福建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高层次人才3名,省级A类高层次2名,另有3名“海西创业英才”。还有一大批“海纳百川”高端人才和技术能手、技术大师、泉州工匠。目前已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271名、区级高层次人才32名。另外,还有一大批员工成长为全国党代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 秀农民工。
五是社会环境好。区内环境优雅、闹中有静、宜居宜业,现有商住小区17个,在建楼盘小区1个,常住人口42684人(其中外来人口35883人、户籍人口6801人)。建有仙公山公园、美泰公园、市民广场等公园绿地和A圈慢行慢行道,完成了区内两大主干道德泰路、吉泰路的综合提升改造,园区绿化率40.5%,中心市区卫生考评连续9年全市第 一名。新冠疫情至今保持“零感染”。园区安全生产、消防、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连续206个月未发生安全生产亡人事故。赴省进京上访零纪录。国务院督察零问题。治安高清监控视频实现全覆盖,密度居全市第 一名,社会安定稳定。
政务服务方面。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区直机关仅设置9个职能部门,机关公务员仅39名,事业人员53名,党工委、管委会直接服务非公企业,全省首 个推行全区域全覆盖全天候快递式上门优质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跑一趟办不成投诉中心”。所有的审批事项全部压缩在3个环节以内,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的11.5%,事项即办率达到71%,均居全市第 一;管理服务质量蝉联全省开发区的第 一位;全市绩效考评公众评议得分连续3年位居第 一。
主要荣誉。园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绿色开发区”,还荣获国家火炬无线通信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国 家级荣誉称号。在全省开发区综价,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五位,管理服务质量居全省第 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