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诸暨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4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进行重组,2010年整合提升,扩容后规划管理面积达122.48平方公里,一级管理面积52.48平方公里,2021年开发区与高新区合并,区域规划正在优化调整中。开发区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86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61家,高新技术企业319家,上市公司11家,拥有绍兴地区唯 一的世界500强企业,涵盖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传统支柱产业及智能制造、环保装备、生物医疗、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2021年,开发区(含原高新区)制造业投资107.2亿元;财政收入71.02亿元,同比增长8.6%;基础设施投资16.15亿元,同比增长47.04%;1-11月出口总额283.19亿元,同比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5亿元,同比增长27.9%,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2.8亿元,占全市的74%,同比增长27.6%,成为“千亿级”大平台。
诸暨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十强开发区(2020年位列第7)、省美丽园区示范单位、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拥有绍兴市唯 一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多块牌子。作为诸暨“杭绍同城”的桥头堡、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开发区的目标定位是打造“融杭新城·创新产城”,争创国 家级开发区,建设成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省大湾区的智造高地。
当前,诸暨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是构建特色鲜明的“4+2+1”产业体系。所谓“4”就是发展4大战略产业,即:新环保,重点发展VOC治理、水处理和土壤治理;新汽车,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材料、部件和智能汽车电子;智能制造(含光电),重点发展智能产品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着力培育数智安防、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生命健康,重点发展医疗设备、智能检测和生物医疗。所谓“2”就是打造军民融合、国际交流合作2大特色平台。所谓“1”就是发展以工业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等为重点的1系列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新零售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
在空间布局上,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廊五园”发展格局:
一核:即在高铁站商务区打造城西智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针对性地布局研究院、产学研平台、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优化产学研用生态,完善综合服务,形成科技人才高地。近几年商务区累计盘活闲置空间30万方以上,建成新金融大厦、2025创意产业园、中俄国际技术创新中心、温医大生物医药研究院、启迪之星等一批服务平台,集聚了大壹、新动能直播基地等一批以新零售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目前核心商务区正在推进以交通、教育、医疗、科技、商业、文化、运动等为主题的七大“城市客厅”建设,实施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标杆项目10余个,宝龙广场、温德姆酒店、明德小学、华夏金石学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高端配套项目先后建成投运,按照NBA级别打造的篮球中心项目已开工,开发区城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逐步向杭州接轨。
一廊:即在高教园区块打造创新走廊,建设G60创新港,实施中试基地、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数智安防产业基地。2019年市级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数智安防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计划分三期投入100亿建设1500亩数智安防产业园区,其中首期投资20亿用地420亩,已于2020年开工建设。目前产业园已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库,被评为省二季度“红旗”项目,产业重点培育方向为机器视觉、警务装备、消防应急三大类,旨在打造聚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项目成功转化、产品展示和生产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安防产业基地,已成功签约引进华为等企业20家,并与华为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机器视觉华东生产基地,构建数字治理示范场景体系。
五园:即在北部工业区建设五个特色园中园。一是半导体产业园:开发面积500亩,重点布局发展半导体产业,打通装备制造、外延材料、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等产业环节,建成年销售超50亿元的产业园,目前已落户10余家企业,产业链初具雏形。二是国产自主可控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亩,引进航空航天、卫星制造等国产自主可控大新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目前已落户国际商业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卫星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三是生命科学产业园:规划面积500亩,引进孵化生物技术、医疗器械项目,逐步打造一个年销售超50亿元的生命科学产业园。目前已落户聚源生物、鼎持生物、杉茗植物等优质项目。四是人才创业产业园:以中节能环保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周边区域再开发,集聚省级以上人才85-100名,省内外高层次人才150名-200名,打造省内有一定地位的高端招才引智平台。五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园:开发面积1000亩,引进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项目,建成产能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目前“五园”累计已落户项目近100只,培育集聚了全兴精工、帕瓦新能源、聚源生物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