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9年8月,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辐射区域面积83平方公里,拟申报扩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拥有企业59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战新技术企业55家。借助于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实验区的政策优势和毗邻长三角交通便捷的有力条件,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深化自身改革的同时积极开拓,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要平台、“退市进园”主要载体。
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蚌埠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批复》(皖政秘〔2018〕139号)文件要求,调整优化机构和职能,增强开发区工作力量,撤销蚌埠沫河口工业园区,将其整体并入安徽蚌埠工业园区,并更名为安徽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加挂安徽蚌埠精细化工集聚区牌子。根据开发区发展需要,开发区内设14个部门,将区政府涉及经济职能的工作部门纳入开发区,与开发区内设机构进行合署办公;同时在原三个园区的基础上,组建开发区硅基产业集聚区管理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管理部、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管理部。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淮上经济开发区贯穿淮上区东西,西部硅基产业集聚区管理部南临淮河,北靠宁洛高速公路,307省道穿境而过,距离合徐和宁洛两条高速公路出入口4公里以内,通过朝阳路淮河大桥和大庆路淮河大桥与主城区无缝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活便捷。东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东邻五河县,紧靠淮河北岸,南洛高速、蚌五泗高速、蚌五公路(306省道)穿园而过,独享千里淮河第 一大港力源国际港口的水运资源。
基础深厚,设施完备。园区建成区内水、电、路、气、通讯等“七通一平”已全部建成,企业入驻的各种配套齐备。硅基产业集聚区管理部建设蚌埠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24公里,一万吨污水提升泵站一座,日处理工业污水2.5万吨;工业园区已实现天然气管线接入并供气;规划区对一类、二类工业用地进一步划分,做好做好景观绿化规划,发挥绿地在规划园区中美好环境、滞尘减污的作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0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完成化工基地扩区2平方公里,拥有“五纵六横”道路62公里,2万吨污水处理厂、3万吨地表水厂各一个,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2座, 10KV、35KV供电专线各一条。2炉一机中粮热电站项目建成投运。3亿方/年管道天然气供应,重点企业架空污水管网建成。
产业集聚,平台健全。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开发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 “建设千亿产业园区,争创国 家级开发区”的战略目标,抓牢“硅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聚集-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链条化为方向,完善主导产业上下游,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坚持以先进制造业发展为基础,以三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三大板块(制造业、商贸业、精细化工)优势互补、“生物医药”为首位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全面部署、有序推进产业建设。2019年度开发区主导产业经营收入126亿元,其中首位产业48亿元,以海华、辉隆、雪郎生物为代表的产业龙头企业增速均在30%以上,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共性平台支撑的集约集聚发展格局。大平台优质发展。园区内建有科创产业园、双创产业园、特步鞋服产业园、淮上区中小企业产业园、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建成支撑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基地。依托“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等平台,在合一、徽商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省级平台,打造蚌埠市商贸物流核心区。
便企利民,优化服务。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法规制度,认真践行“三个一切”服务理念,制定并出台《关于印发<淮上经济开发区企业包保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方位、多层次为企业发展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切实强化协调服务、提振企业转型信心。坚持问题导向,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帮助解决难题、推动政策落实、挖掘推广典型。
未来,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建设千亿产业园区,争创国 家级开发区”目标,积极实施淮上区“331”工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开发区内生动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使园区功能配套更完善,为入驻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将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蚌埠领先、皖北一流的国 家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