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闵行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的闵行园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是国 家级开发区中占地面积最 小的工业开发区。闵行开发区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发展,一是经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自然集中、产业集聚基础上,逐步向企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十多个企业集群及核心企业;二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开始注重引进2.5产业,发展以研发中心为主导的生产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闵行开发区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突破资源约束瓶颈,积极投入临港开发。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闵行开发区在临港成功扩区,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和先进制造业。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位于上海东南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距上海中心城区75公里。随着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两港大道、临港轨道交通和浦东铁路的相继规划和建成,形成了港、城、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 家级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闵联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闵联公司是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4家全资附属子公司和东兴投资控股发展公司三方合资的沪港合资企业,成立于1985年2月,现在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亿元。2007年闵联公司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 家级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2007年闵联公司荣获2005-2006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十一五”是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在市场化平台上进行第二次创业的阶段,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与依托新的政策支持并举的阶段,是统筹协调地推进“内涵”与“外延”发展并实行“增长替代”的阶段。从阶段性特点出发,总体要求是:
——立足市场化,谋求新发展。根据划拨土地的政策效应释放完毕,优化闵行、开发临港、发展房地产业的土地价格全部市场化的实际,“十一五”发展必须从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土地资源向适应土地资源本身市场化的转变,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在市场化平台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途径和方法。
——坚持集约化,争创新优势。根据集约化成为新一轮发展普遍标准的实际,按照市有关部门“体系”、“目录”、“意见”、“指南”的要求,以继续挖潜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为目标,以优化结构为抓手,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为载体,优化存量、集约增量、严控“容量”,更加自觉、系统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融入区域化,构筑新格局。根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及税收属地的体制格局,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更多地争取地区的指导和支持。同样,根据临港产业区的现行管理体制、产业定位,进一步加强同区、管委会、集团的沟通协调,实现互动发展、错位竞争、共赢共利。
——探索多元化,增强新实力。企业化的运作体制,决定了闵行开发区的优化发展必须以闵联公司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市场化的土地价格,制约了工业开发的获利空间。“十一五”期间,要突破单一工业开发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多元结构、综合经营的新路子,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须的经济实力。
基础设施
供电:由华东电网对闵行开发区提供充足的电力。开发区内自成供电网络。
供电电压:低压供电三相为380伏,单相为220伏;高压供电为10千伏;用电大户供电电压为35千伏,供电频率为交流50赫兹。开发区已建成110千伏和35千伏配电站各1座,10千伏配电站6座。
供水:由闵行水厂供自来水,水压200千帕。
燃气:供应城市管道煤气,热值为14.63-15.88兆焦/立方米,压力为1200帕以上。
通讯:提供程控电话线路、国际直拔电话、电传、传真均可申请安装。(光纤敷设情况询余仲华)
污水管网和容量:开发区内雨污水管道54条,总长度41.9公里,雨污水泵站6座,装机数量为20台,排水能力为21.16立方米/秒。
→客运←
从市中心到闵行开发区有多条快速公路直达,并有地铁地面延伸线到闵行莘庄。公共交通可从开发区直接通往莘庄和市区,非常便利。通达闵行开发区的莘庄轻轨铁路在施工中。
→水运←
开发区货运码头位于黄浦江边,距闵行开发区15公里有龙吴港国际万吨级海运码头,距张莘浜万吨级国际集装箱码头43公里。船运可达世界各国主要码头。
→陆运←
附近的沪闵快速公路干道直通市区及国家公路网络,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新闵铁路支线装卸区紧靠闵行开发区,可连接全国公路、铁路网。
→空运←
距虹桥国际机场27公里,有沪闵公路和七莘公路直通,行程30分钟。通过上海外环公路网络直通浦东国际机场。两机场空运能力约8000万人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