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2010年4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2010年9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504平方公里。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5.4亿元,比上年增长 6.9%。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3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92亿元。北海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背靠京津冀,面向东北亚,距济南直线距离180公里、天津120公里、北京240公里、雄安新区190公里,是环渤海经济圈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叠加区域。
区位优势突出。北海背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叠加。拥有滨州港海港和套尔河河港两大港区,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通道。滨州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并验收通过,建成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和2个3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正在建设5万吨级航道、规划建设20万吨级泊位。套尔河港区1000吨到10000吨各类泊位和配套设施齐全。
发展空间广阔。北海拥有建设用地23.76万亩,未利用地29.83 万亩,管委会已收储土地13.96万亩。省级化工园区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批复面积12.57平方公里,全部为存量建设用地,成方连片,非常适合落户大型化工项目及产业链项目。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北海确定了高端化工、高端铝、现代海洋三个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一个特色产业。
要素资源完备。北海水库及周边王山水库、金沙水库管网已全部铺设至工业园区,日供水能力达到26万方,可满足园区用水保障。北海变电站和滨港变电站均为110千伏,容量为2×50兆伏安,构成双电源布局,提供稳定用电保障。拥有蒸汽供应企业3家,有2×75吨/小时、4×490吨/小时、4×1200吨/小时10台锅炉,可满足企业中低压蒸汽需求; 拟建3×420吨/小时锅炉3台,可满足企业高压蒸汽需求。已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废物能力45万吨的固废中心,正在建设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
对外交通体系日益完善。长深、滨德、荣乌、济东、沿海高速、秦滨高速等6条高速从北海临近穿过,G228、G339、S233、S320、S239、沿海高等级公路等6条国省道交汇贯穿。京沪高铁二通道今年开工建设,并在距北海15分钟车程处设置站点,建成后北海至北京时间缩短为1小时,至上海为3.5小时。环渤海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临近大高机场将升级扩建为民用机场,并将实现短途航空运输业务。滨港铁路贯穿北海,建成后将北接滨州港、南连胶济线、中间与黄大铁路、德龙烟国铁干线铁路贯通。
发展方向
2020年是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10周年。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北海发展的新部署、新定位,我区确定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定位。高质量发展以“一纲四目”支撑:“一纲”即吸纳以创新为发展主动力的优 秀企业;“四目”即绿色低成本的物流体系、智能智慧化的支撑体系、本质安全的管控体系、生态环保的防控体系。“一流”即国内创一流,国际有特色。“开发区”,就是在全国达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营商环境一流,把北海建成创新、安全、绿色的一流工业开发区。
立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开发区”,我区制定了 “3610”三步走的发展路径。“3”即三年基本建成,形成4个以上树状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建成特色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精致生活区,GDP、地方财政收入、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6”即六年高度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精致生活区高度完善,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在全国化工和新材料行业形成影响和引领效应,主要经济指标再翻一番;“10”即十年成为滨州经济制高点,特色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精致生活区塑成优势,成为滨州经济发展制高点,化工园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特色的产业园区。
一是高点定位,编制一流的规划体系。组建战略咨询委员会,对接《滨州市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高标准编制完善高端铝园区、高端化工园区、现代海洋园区和高端装备制造园区等近中远期园区发展规划。围绕打造滨州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主战场,高水平编制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
二是抓好招商引资,打造一流的特色产业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放大北海在土地资源、环保空间、安全纵深、临海有港等方面的优势,围绕高端化工、高端铝、现代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主抓产业招商、技术招商,打造一流的特色产业集群。高端化工产业园区,围绕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全方位推进中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及配套项目、法国圣戈班集团中国年产35万吨新型科技材料项目、融川石化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共氧化法苯乙烯/环氧丙烷化工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项目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园区,以海洋渔业生态产业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临港产业园三个“园中园”建设为重点,围绕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海洋“四品”,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端铝产业园区,依托800万吨氧化铝和67万吨电解铝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铝板带箔、铝挤压材、铝锻件、铝铸件等新材料生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依托金风科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基地,建设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
三是聚力项目服务,打造一流的营商安商环境。把服务产业、服务工人作为开发区的主流文化,发放蓝晶、白玉、儒风人才服务卡,围绕产业工人、企业家、科研专家等人群建立精准服务体系。完善“1+9+N”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抓住省市对重大项目在土地、引导基金、债券等方面要素供给政策,与申万宏源、光大控股、易麟资本等合作,吸纳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科创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探索以“现有资产+未来收益+产业基金+政府保底”模式盘活资源,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实施所有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无理由限时办结、无条件并联审批,推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一流的科创服务体系。抓住滨州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机遇,引导企业依托产业探索建立离岸研发中心和离岸孵化器,力争3年内建成至少3个离岸孵化器、2家科研平台,6年内至少建成2家科教基地和1家化工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聚焦高端化工产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培养,建设化工产业实训基地。
五是提升载体支撑能力,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围绕低成本绿色交通物流体系、智能智慧化支撑体系、本质安全的管控体系、生态环保防控体系,突出绿色物流、安全保险、环境保护、信息化支撑,融入微通道反应、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围绕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等领域,谋划储备“四个一批”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近400亿元。加快港口至化工园区的天然气管网及储气综合利用工程、5万吨级LPG泊位及罐区配套工程、滨港铁路、配套物流基地等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承载能力。
六是加强制度建设,打造一流的干事创业队伍。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国有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等关键领域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紧贴北海开发建设和干部素质提升需要,制定干部外出培训、挂职锻练制度,打造“三专”干部队伍。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共性指标与差异性指标相结合,突出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开发区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