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2月,2006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20年8月,德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为加快城市东扩、全面实现德陵一体化、提高中心城区承载力、辐射力和首位度,调整运河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在“三园两镇”(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园、马颊岛生态园、抬头寺镇、赵虎镇)基础上,新组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实行运河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简称运河新区)。
历史底蕴厚重。运河新区位于鲁西北明珠——德州市东部中心城区。德州市是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的历史。千年京杭古运河穿境而过,自战国时期建镇,隋唐时期因古运河兴起,明清时期发展为全国九大粮仓之首、33座工商业重镇之一。漕运文化繁盛,为儒学大师董仲舒、德州先生田雯、智圣东方朔故里。
交通区位优越。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北接京津冀,南通长三角,距离雄安新区240公里,处于联系京沪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是山东省唯 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运河新区紧邻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石济客运专线、京台高速、德滨高速穿境而过,距离济南遥墙国际机场90公里。以京沪高铁德州东站为中心,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北京、天津、济南,两小时可达石家庄、青岛,四小时可达上海、杭州。
功能定位明确。运河新区的建设发展,肩负着“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会经济圈,推进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打造德州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历史重任。为此,德州市委、市政府赋予运河新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产业承接基地”“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
产城融合发展。按照“瞄准高新、注重创新、突出绿色”的产业定位,高水平规划“中央金融商务区、科创融合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四个区域,高标准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生态农业产业园、综合保税产业园”五个园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要素保障+新基建支撑”的发展格局,全力建设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开放合作、生态美好、创新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区,打造德州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资源优势明显。运河新区面积204.78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空间广阔、土地平坦,供应充足,拥有规划建设用地约5.3万亩,基本实现“九通一平”,管网双向排水、雨污分流;水电气暖保障到位,地下水储量5亿立方,日供水能力15万吨,能充分保障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电力资源充足,拥有全省第三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73万千瓦,日供蒸汽能力2万吨;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日供工业天然气50万立方米;人才资源丰富,全市共有49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
产业基础雄厚。核心区拥有绿色化工、纺织、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和现代物流6大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现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7家,院士工作站1家。上市企业华鲁恒升现有总资产200亿元、总市值近300亿元,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再获“全国500强企业”并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营商环境优良。运河新区构建“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架构,致力于打造全市营商环境制高点,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深化“一窗两模式”“一链办理”改革。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推行容缺受理,落实区域化评估、“标准地”改革,试行“承诺即开工”“拿地即开工”。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全面推行咨询导办、热情帮办、全程代办、限时办理,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力构建重商富商爱商的“亲清”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