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沂水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2006年经审核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山东省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山东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山东省首批开发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山东省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52.5平方公里,综合评价连续2年位列山东省省级开发区前30强、目前居第28位。
一、率先完成体制机制改革
沂水开发区是省、市开发区改革试点,已于2020年4月18日在全市率先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建立了“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体制,开发区开发投资公司以及置业公司等5个公司承担开发运营职能;推行全员聘任、绩效薪酬,改革后,内设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经济发展局、招商局、财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精简了50%;管辖面积减少33%,彻底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激励竞争的人事管理制度、自主灵活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双招双引”成效明显。聚焦“双招双引”主责主业,编制招商项目落地地图,配强招商力量,招商局设置局长1名、副局长7名,搭建10个招商专班,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改革完成不到2个月时间,搜集招商项目信息100余条,外地客商来沂水考察43次。2020年,全县“125”工程43个工业项目中,落户开发区的27个,包括投资31亿元的云飞新材料项目、投资10.8亿元的国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沂河度假小镇项目等。二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19家企业进入全县地方财政贡献50强,占工业制造企业比例90%以上。高端食品、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集聚度达到69%。2020年,申请中央债券资金5亿元,实施科创孵化园项目,延长玻纤产业链条;成立3支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产业基金,使用市级基金2亿元、县级基金1.6亿元、企业自筹基金4.4亿元。三是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累计创建国 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处,院士工作站2处、博士后工作站3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创新平台25处,高新技术企业26家。
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开发区服务企业的理念是: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一是整合服务力量。县经济运行协调联动指挥部办公室与开发区合署办公,凝聚全县力量服务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国 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沂水县生产力发展服务中心与开发区合署办公,集中市场资源为企业搞好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按行业兼顾区域将园区企业分成11个商会,开发区对应成立服务小组,上门帮办各类手续,落实惠企政策,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围绕项目招引、审批、落地、建设、达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开发区开发投资公司与园区骨干企业合资成立临沂诚顺企业服务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为中小企业提供转贷服务。
四、聚力提升承载能力
按照产品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环保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开发模式,累计投资30亿元,道路、供电、供水、雨污管网、蒸汽、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高标准的“九通一平”。2020年,申请中央债券资金1.53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对区内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绿化等配套设施规范提升,修建公用管廊3000米,铺设供水、供汽管道各2500米,新修道路15580米。
沂水县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交汇处,成为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的叠加区,是山东省地理中心,对外开放的前沿,区位优势明显,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沂水交通便捷高效,两小时经济圈内有济南、青岛、日照、临沂4个飞机场,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董家口港4个港口;青兰高速、长深高速在县内设5个出入口,与规划中的临临高速、董梁高速在境内形成“井”字型交汇;规划中的鲁中高铁、京沪高铁二线两条高铁经过沂水形成十字交汇;胶新铁路、瓦日铁路纵贯全境,客货站功能配套完善;胶海、日凤、克黄3条国道,沂邳、惠沂2条省道与县乡公路联网;“立体多元化、全域现代化”的大交通新格局已经形成,“海陆空”实现无缝互联互通,从沂水县城可直接上高速公路,15分钟进火车站,60分钟进高铁站,90分钟内达港口和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