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编号:PKD-2249
  • 国家级
    园区级别
  • 高新区
    园区类型
  • 厂房,楼宇
    园区载体
  • 七通一平
    基础设施
  • 规划面积 350平方公里
  • 建成时间 2010年12月
  • 招商载体
    厂房,楼宇
  • 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现代农业
  • 园区地址 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广北农场二场五队广北路西300米
招商热线
010-8461 1891
在线预约
成本信息 如需了解更多园区信息,您可致电或在线咨询
  • 投资强度
    350万元/亩
  • 税收要求
    30万元/亩
  • 水价
    2.35元/m³
  • 天然气
    3.0元/m³
  • 用电成本
    0.68元/度
  • 人工成本
    1530-2500元/月/人
  • 厂房租金
    0.4-0.7元/㎡/天
  • 厂房售价
    2500-3200元/㎡
  • 楼宇租金
    0.7-1.2元/㎡/天
  • 楼宇售价
    4500-9000元/㎡
基础设施

土地平整

道路

给水

排水

排污

天然气

供电

通讯

园区介绍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农高区”,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国营广北农场。被誉为“华东地区农垦事业的先河”。2010年12月广北农场改制设立东营农高区,2011年11月被山东省政府批复为省级农高区,2012年4月被科技部批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黄三角农高区,成为第二个国 家级农高区。2016年11月,黄三角农高区正式挂牌运行,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01平方公里、未利用地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4公里,辖49个行政村,截止2020年常住人口5.4万人。黄三角农高区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强化基础配套、聚集科技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双招双引”、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亿,同比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465%;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14.06%;完成研发经费投入1.82亿元,增长21.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1%;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2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6%;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

一、国家使命与发展优势

黄三角农高区负有光荣的国家使命。作为滨海盐碱地和冲积平原的典型代表,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土壤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面积达到43.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3.75%,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试验场。180平方公里国有土地成方连片、权属清晰,规模化生产条件成熟,具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独特优势。国务院在批复中赋予黄三角农高区的重大任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在盐碱地综合治理、探索土地经营管理新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走在前列,在建立现代农业新型科研平台、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作出示范,在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科技金融结合等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绿色发展方面当好排头兵,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努力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黄三角农高区肩负国家战略使命任务,秉承农业科技创新基因,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黄河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于一身,形成特殊的政策洼地,带有天然的集聚效应。

黄三角农高区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位于东营市中心城南郊,处在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地带、连接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的枢纽位置。交通条件便利,荣乌高速、长深高速在此交汇,德大铁路、黄大铁路贯通南北,距离东营胜利机场半小时车程,与在建的京沪高铁二通道东营南站15分钟车程。毗邻渤海莱州湾,紧邻东营港、广利港、潍坊港3个区域性中心港口,境内小清河复航后可实现海河联运,形成完整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滨海湿地、盐田面积广阔,建有国 家级沙蚕类海洋特别保护区;南河崖盐业遗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发现65处商周时期制盐遗址。

黄三角农高区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要求,黄三角农高区纳入国家高新区序列,实行现行国家高新区支持政策。目前共有已建或在建重大科研平台9个,其中山东省政府与中科院在黄三角农高区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成套技术集成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创建山东省生物技术与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着力解决制约生物技术与制造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培育更具原创力和竞争力的盐碱地生物种业、生物医药、石化转型与生物替代等产业集群。依托国 家级星创天地青岛农湾孵化器有限公司,建设众创空间、成果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等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国 家级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综合孵化器,打通科技与产业转化的连接通道。与中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36家高校院所合作,引进科研团队116个,高层次科技人才713人,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8项。

黄三角农高区享有特殊的支持政策。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鼓励黄三角农高区在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农业新型科研平台、深化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科技与金融结合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建设指导委员会,汇聚14个省直部门单位力量,协调解决黄三角农高区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全省盐碱地方面的科研项目、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向农高区集聚;山东省、科技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研究支持黄三角农高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发展思路与规划布局

按照国务院赋予的功能定位,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部署,我们综合分析农高区的资源禀赋、基础保障、发展优势,研究确定了农高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创新驱动为基本路径,以盐碱地综合利用为基本任务,着力打造以盐碱农业技术创新为引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农业创新高地,以特色种业、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滨海盐碱地生态风貌为特色的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建设盐碱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坚持核心带动、四区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区、滨海新动能产业区、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海洋生态保育区。农业科技创新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定位于创新驱动、产业策源、乡村振兴、研学游的核心功能区,布局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一中心”和省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基地等“六基地”。滨海新动能产业区,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定位于产业聚集区和财源培植区,重点发展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生物技术与制造3个产业园。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依托丁庄街道、广北农场片区,规划面积163平方公里,立足19万亩农用地、3.9万农村人口,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区成果转化和滨海新动能产业区产业辐射,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产业、产业升级带动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样板。海洋生态保育区,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东西分为盐田生态恢复区和海洋生态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修复滨海盐碱滩涂、湿地生态和海洋环境,打造生态多样、承载力强的盐碱地特色生态风貌。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路子。围绕落实好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国家使命任务,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以盐适种、生态优先、用养结合、提质增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路子,即构建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改善农田生态健康;构建盐碱地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系统,培育盐碱地特色种业;构建盐碱地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发展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构建盐碱地特色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盐碱地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按照“四个构建”新路子,在发展实践中充分体现适地而用原则,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药则药、宜草则草、宜游则游,利用农高区44万亩滨海盐碱地,为全国盐碱地利用作出示范。对22万亩轻度盐碱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利用农艺、生物等措施改善生态、提升地力,使中低产田逐渐变为中高产田,重点建设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对15万亩中度盐碱地,利用“逆境出上品”的自然禀赋,繁育推广功能作物、中草药、饲草作物、绿肥作物等特色耐盐适生作物,重点发展食药同源、生态草牧业等特色高效产业;对7万亩重度盐碱地,强化生态涵养功能,保护原生植被,维护生物多样性,适度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业。

(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构建立体交通网。投资5.3亿元,实施广青路、东青路改造提升工程,建成总里程70公里的28条道路,高标准搭建起“3横4纵”的路网框架。借力东营市城市建设,配套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投资5800万元实施广南水库调水工程,铺设地下管涵17.5公里;建成110kv和30kv两处变电站,架设43公里输电线路,铺设35公里燃气管道,确保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用水用电用气需求。综合科研楼、专家工作站、专家公寓等一批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科研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三)全力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刘家义书记、白春礼院长见签的山东省、中科院《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协议》,山东省、科技部会商工作会议,全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专题会议”部署要求,按照“人才、平台、项目、基地”一体化思路加快建设,着力打造全省盐碱地综合利用科学研究和创新驱动盐碱地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一是按照科学研究规律,系统布局3个功能板块,科教孵化区承担中试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功能,技术集成示范区承担测试验证和技术系统集成试验示范功能,综合服务区主要为专家、人才团队和企业提供便捷的生活、居住及创新创业环境。二是按照科研攻关需求,汇聚了中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34家高校院所68支团队399名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奠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三是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建设了智能农机、盐地种业、生物技术、益虫资源、盐碱地生态系统观测等5个中试研发平台和设施农业测试验证平台,将中科院成熟的技术成果,汇聚到平台上进行熟化转化,推动产业化应用。四是按照“四个面向”导向,承担实施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科院生态草牧业战略先导专项,中科院STS项目苜蓿分子选育与生态友好栽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攻关与系统示范、授粉熊蜂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研发和示范、生物可降解地膜制备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食品风险因子防控及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黄河三角洲主要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等8个重大科研项目。五是按照盐碱地生态高效可持续利用标准技术体系,布局建设了1.28万亩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工程农艺生物综合措施降盐减害、生物措施提升地力、节水减肥降药绿色生产,重点解决盐碱地改良利用前期投入大、后期养护难、效果不可持续问题,为全国盐碱地区提供示范。六是按照灵活高效原则,创新了多元化投入、人才聚集、成果快速转化、产业孵化、可持续运行等管理运行机制。

(四)突出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立足盐碱地特色优质资源,聚焦功能粮食、中草药、牧草、林果、种畜、设施水产、微生物等7类耐盐碱特色物种,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规划建设集“种质资源库(圃)-育种平台-繁育基地-示范基地-种业总部基地”于一体的“盐碱地特色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搜集本地和国内外粮食、饲草、药用植物、果蔬等盐生作物种质资源13科42属89种1.5万份;建立了藜麦种质资源库,搜集了3000份材料,已培育盐地藜麦、耐盐马铃薯、紫花苜蓿等一批适合盐碱地栽培、产业开发度高、引领盐碱地种业发展的突破性品种(系)。引进培育东营盐地藜麦种业公司等6家种子企业,配套了育种机械研发生产平台,推行商业化育种机制,初步构建起了集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盐碱地特色种业链条。

(五)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一是规划引领布局产业。以盐碱地特色种业为引领,重点培育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物技术与制造未来产业和农业科技服务业5大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盐碱地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园一所一企业一基地”的思路,编制了3个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了3个“区中园”,按照产业链条绘制的招商图谱精准“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成果转化赋能产业。依托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平台,培育了广元生物、美奥生物、瑞达生物、鼎创生物等一批创新企业,开发了北虫草、乳铁蛋白、番茄红素等优质功能性食品,创立了“蓬生源”、“阜源”2个品牌,研发推广应用青贮菌剂、功能有机肥专用菌剂、生物有机肥等功能菌剂6.5万亩;依托智能农机平台,正在建设新一代智能农机智造园,年内建成1.7万㎡组装与测试认证车间,达到100台套产能;依托农业益虫平台,繁育自主品牌中科熊蜂蜂群3000箱、蜂王1万头,达到1.2万箱年产销能力,市场前景广阔;依托农湾“双创”孵化器,入驻企业25家,其中6家企业落户实施了项目。三是项目带动发展产业。开工建设了黄三角盐碱地酸枣道地食药、一汽华东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农机)试验场、山东贝德丰年产5万吨生物肥等总投资82.69亿元的15个项目,发展态势良好。

(六)努力打造科技振兴乡村齐鲁样板。一是推动区乡布局一体化。农高区整体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一体规划,统筹布局,以小清河、支脉河为南、北生态轴线,建设“两核三带八组团”,打造以滨海盐碱地生态风貌为特色、盐碱地现代农业为支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乡村振兴特色齐鲁样板,勾画科韵浓厚、产业振兴、区乡交融、生态宜居、富民为本的盐碱地特色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二是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将传统农业升级为盐碱地特色现代农业,推动科技创新区研发的新品种、新装备、新业态优先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转化示范,依托“三带”建设功能性粮食、耐盐中草药、耐盐牧草、耐盐林果、红高粱等5个盐碱地特色种业示范基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采用订单农业模式,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稳产增收;以优质特色作物为原料,在滨海新动能产业区发展精深加工业,打造绿色健康、全程可追溯的“盐地尚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科技农业、精致农业、品牌农业,提升特色种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推动农业人才职业化。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探索实施“十百千”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培育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回乡创业人才4支职业农业人才队伍,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四是推动盐地生态田园化。坚持“田园在区中、区在田园中”,打造以绿色生产农田、生态循环农业、美丽宜居乡村为3大特色的田园化盐地生态样板。推动农田绿色生产,构建“节水降药减肥”盐碱地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支持区内延旭环保公司实施年处理60万吨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将周边县区和全区10万农户以及300家养殖户的粪污、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解决农业农村粪污垃圾及秸秆污染问题,同时年产沼气450万方、沼液肥17万吨、固体有机肥5万吨,发电800万度,年销售收入近亿元;整合重组大地集团,优先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培育产业龙头,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总投资26.2亿元的小清河防洪治理等5项工程,谋划实施总投资1.56亿元的12项路域整治工程,种植耐盐苗木36万棵,改造16条“四好农村路”、1.1万户农村旱厕,全面提升水气土生质量,打造河海交融、绿水环绕、纵横阡陌、宜居宜业的特色美丽乡村。五是推动农业文化品牌化。挖掘古盐文化、农耕文化等乡土历史文化,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科文化,打造2类特色文化品牌。依托“两核”建设一批具有特殊文化印记的特色文旅小镇,依托“八组团”,建设城郊农庄型、双创科技、产业专业村型、休闲旅游型4类田园综合体,开发科普游、研学游、体验游、河海游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打造盐碱地农业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区,成为东营市南北旅游线路的黄金节点。

(七)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规范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融入血脉、付诸行动。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主任“一肩挑”比例100 %,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村比例100 %,配备女性干部村比例100 %,主职女性干部比例10.2%,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幅提升。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部门赛比、专班赛比、急难险重时刻赛比3个赛比,凝聚了“向心力”;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滨海新动能产业园等5个工作专班,强化了“攻坚力”;建立项目化清单工作机制、激励惩戒机制2项机制,激发了“战斗力”。干部队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了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良好风貌,形成了人心思上、克难攻坚、唯旗是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黄三角农高区将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建设发展全过程,紧紧抓住列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机遇,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之以恒咬定建设盐碱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个目标定位”,实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特色种业、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物技术与制造未来产业、乡村振兴、企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提升、风险防控“九大攻坚行动”,拓展创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双招双引、聚集科技资源、聚力推进项目、改革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六大创新路径”,强化党的建设、学习提升、营商环境、治理体系、激励奖惩、廉政建设“六个基础保障”,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力争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科技研发投入增长20%,新增研发机构10个、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个。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聚焦聚力抓教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聚焦聚力抓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力;三是聚焦聚力抓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四是聚焦聚力抓产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聚焦聚力抓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六是聚焦聚力抓队伍,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招商载体
园区位置及周边配套

地价优惠

享园区专项财政

补贴土地成本低

010-8461 1891

固投补贴

按项目固定资产

投资额给予补助

010-8461 1891

税收优惠

三大税种给予最

高90%税收奖励

010-8461 1891

人才引进

高端人才引进

专项资金补贴

010-8461 1891

创新补贴

科研创新项目获得

专项产业基金支持

010-8461 1891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验证码
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