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海宁经济开发区位于海宁市区北部,与市区零距离接壤,地域总面积54.2平方公里。开发区于1992年8月成立,1997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9年12月,开发区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成为浙沪两地首 个国 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2016年,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长江经济带国 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经过25年的发展建设,海宁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日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集聚优势凸显,已连续多年获评全省十强开发区。2017年度,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二。开发区引进合同外资1.89亿美元,实到外资1.69亿美元,市外内资73.48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6%,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4亿元,同比增长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05元,增长8.1%。
区内现有规上企业204家,汇集了安正时尚、慕容控股、敦奴联合、中粮面业、天通吉成、芯能光伏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时尚产业、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高质量推进泛半导体产业园建设,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170亩,项目自建标准厂房和定制工业厂房相结合,并配套建设生活服务设施,总建设面积达90万平方米,2019年将完成全部建设。已引进中国电子确安科技等18个优质项目,以上项目总投资超70亿元。园区具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基金配套、厂房租赁定建、产业政策扶持等六大优势。到2020年,将形成产业链项目超30家,直接投资超100亿元。园区建成5年后,计划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税收超8亿元。同时,中法“产学研”合作园区、“海宁中德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合作平台,海宁科创中心、“漕河泾创营·海宁”等创新孵化平台,纷纷在区内扎根发展。
2018年6月,海宁经济开发区与海昌街道管理体制调整,实施“区街合一”、“以区为主”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海昌街道下辖18个村社区,其中6个行政村、10个农村社区、2个城市社区,总户数11148户,户籍人口40058人,外来人口92226人。海昌街道生态优势明显,区域内有四座小山--史山、殳山、大横山、小横山。市级河道长山河、长水塘穿境而过,镇村级河道分布密集,河道水质保持在四类水以上;是海宁市第 一个地面水厂(双喜桥水厂)的选址地,目前也是2600亩长水塘生态湿地和市第三水厂的坐落地。同时区内正在开展全域整治,规划实施区域总面积达11684亩,可完成97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以管理体制调整为契机,以创建国 家级开发区为总目标,明确了“一城三地五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工业强区,以扩容提质、转型发展、产城融合,打造“杭州湾时尚产业基地,智能制造高地和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高品质产业新城”;围绕区(街)融合发展,启动“‘芯’兴产业区、国际时尚区、创新合作区、绿色示范区、品质新城区”五区建设。芯”兴产业区围绕泛半导体产业,投资23亿元,建设占地1170亩的泛半导体产业园,助推产业转型;国际时尚区建设集时尚产业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推动时尚产业走在前沿;创新合作区建设与浙大国际校区、鹃湖科技城等联动发展的新区,培育发展后劲。绿色示范区建设集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万亩农业园,助推乡村振兴。品质新城区建设的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活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区街合一后,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总工会正式合并,现有单建工会191家,下属涵盖工会15家,机关、事业工会7家,村(社区)联合工会18家,共计231家。在工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区街总工会始终突出“六个有”、“六个要”的双爱主题,始终坚持“规范用工、维护权益、促进发展”三项原则,以“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围绕“三个注重”即注重园区创建、注重用工管理、注重工会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奋进、合作双赢的区街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