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是1992年设立的县级火炬产业园区,2000年上划衡水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原衡水经济开发区、桃城区北方工业基地、武邑循环经济园区3个省级开发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组建衡水工业新区,2016年8月更名为衡水高新区。管辖面积15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0.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84平方公里,下辖1个功能园区、1个乡镇、1个办事处,116个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15.5万。先后入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国 家级绿色园区、河北省综合示范试点开发区、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区示范基地、河北省能级提升示范开发区。2021年2月8日成功入列科技部新一批以升促建调研名单。
全区市场主体4800家,生产型工业企业9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7家,拥有上市企业3家,获得全国质量奖企业1家,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近两年在全省30个省级以上高新区综合排名均位居第5位。2020年,全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5亿元,建成千亿产业园区。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4家,现有国 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115家,其中省级以上88家,自主知识产权数量1300余件,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46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2倍,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数量分别占全市1/5和1/3。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结合产业现状,确定了新材料、先进制造、医药食品三个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一谷三园一小镇”。
一谷:衡水科技谷。按照“京津研发、衡水转化”“雄安研发、衡水制造”的思路,规划建设新型功能材料、食品医药、先进制造三个产业中试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雄安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服务机器人和数字信息安全,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安全服务、5G设备及应用机器人产业,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目前,已建成30万平方米物理空间,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入驻项目团队12家,引进朱日祥、潘永信等10位两院院士,中科钒钛新能源新材料、中科镍基新材料、中科恒发深地智能导钻、衡发动力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装备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雄安(衡水)超算中心、京东云数字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进驻。
三园:医药食品产业园,围绕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两大方向,重点发展功能饮料、日用食品、消费食品、高 档休闲食品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型健康服务等。企业总数170家,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4%,规上企业总数9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5家,2020年营业收入91.3亿元,今年1-5月营业收入49.39亿元,同比增长56.3%。到2025年,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植物基饮料、白酒等产业,规划增加建设用地规模6.1平方公里,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先进制造产业园,主要发展新能源重卡整车、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智能导钻装备、油烟净化及环境监管成套设备、太阳能组件制造及风电配件制造等。企业总数404家,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7%,规上企业总数45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6家,2020年营业收入121.3亿元,今年1-5月营业收入48.99亿元,同比增长25.4%。到2025年,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高效节能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装备产业领域,规划增加建设用地规模3.2平方公里,营业收入达到250亿元。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一方面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引进氯气、癸二酸产业下游企业以及精细化工、化学制药类项目,一方面发展工程橡胶高端产品制造、公铁交通配套、建筑水利行业产品、海工产品等。企业总数309家,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2%,规上企业总数52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31家,2020年营业收入107.4亿元,今年1-5月营业收入42.04亿元,同比增长12.8%。到2025年,重点布局盐化工、生物化工、特色新型功能材料、工程橡胶、军民融合新材料,规划增加建设用地规模4.8平方公里,营业收入达到280亿元。
一小镇:在滏阳河以西、冀衡路以北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滏阳生态小镇,建设机关、医院、学校、商超、住宅等,整合管理、服务、审批等功能,打造集办公、居住、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商务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区,进一步拉近产城距离,为企业提供近距离高质量服务,降低产业工人居住通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