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渝府发〔2014〕25号),分功能区明确了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清晰描绘了各工业园区发展的路线图,是指导新时期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便于社会公众知晓《意见》相关内容,市经信委作如下解读:
一、新时期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要求
《意见》提出了新时期工业园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即:完成建好基础设施、健全支撑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四大任务;强化产业、物流、生活、环保四大功能;实现把工业园区建成先进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三大定位。同时,《意见》还指出,新时期工业园区发展应坚持“规划引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开放创新、集群发展”和“分类指导、联动发展”四项原则。
《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打造一批国家重要的开发区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园区,构建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重要产业集群,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园区工业销售产值达到4.3万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86%,也就是在2013年园区工业销售产值1.35万亿元的基础上再新增近3万亿元,占未来七年全市工业新增产值的93%。同时,明确了集群、智能、绿色、和谐发展的具体目标。
二、新时期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清晰勾画了各工业园区发展的路线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意见》提出,都市功能核心区要强化产业服务,完善管理、研发、商务和结算功能,打造中国西部总部经济聚集区、全球结算中心和长江上游创新中心;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巩固产业支撑地位,完善高端制造、产品设计、技术孵化和物流配送功能,建成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名城、西部设计名城、物流集散中心;城市发展新区要打造工业主战场,完善加工组装、零部件制造、配套服务和物流配送功能,建成中国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配套产业基地,与都市功能拓展区一起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双支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完善绿色制造、农产品加工、重型装备和材料配套功能,建成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基地、西部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型装备产业基地;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绿色制造、加工贸易、原材料供应和资源深加工功能,建成武陵山区工业聚集区和绿色制造基地。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意见》提出,都市功能核心区要加速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汽车、装备、高端材料、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城市发展新区要加快发展电子、汽车、装备、化工、材料和消费品等六大主导产业;两生态区要着力发展消费品(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特色轻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特色资源深加工、电子及零部件配套等四大主导产业。
三是打造产业集群。《意见》提出,到2020年重点打造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4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以都市功能拓展区为核心的电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2个世界级千亿产业集群,乘用车、摩托车、通信设备与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液晶面板等5个国家级千亿产业集群,以城市发展新区为核心的天然气石油化工、金属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集群包括以都市功能拓展区为核心的轨道交通、风能发电、智能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硬盘、石墨烯等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城市发展新区为核心的智能电视、数控机床、齿轮箱、机器人、环保装备等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四是提高创新能力。《意见》提出,要引导跨国公司与企业集团建设一批以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研发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立研发公司,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引进与攻关;鼓励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开展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品质创新、制造工艺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五是推进集约发展。《意见》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园区的工业集中度、贡献度与产出强度要求,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工业集中度达88%、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投产企业用地每平方公里工业销售产值150亿元;城市发展新区工业集中度达8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以上、投产企业用地每平方公里工业销售产值100亿元;两生态区工业集中度达80%、投产企业用地每平方公里工业销售产值70亿元,其中,万州经开区与黔江正阳园区投产企业用地每平方公里工业销售产值100亿元。
六是建设绿色园区。《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加快绿色园区建设,都市功能拓展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以下;城市发展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2吨标煤以下;生态涵养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8吨标煤以下;生态保护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吨标煤以下。
七是强化保障措施。《意见》明确了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建设标准厂房、提升服务功能、提高土地保障和利用水平、加大财政扶持、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组织领导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园区拓展程序、标准厂房支持政策、综合用地匹配比例、闲置土地制约措施、创建专业示范基地补助等政策。
三、《意见》的鲜明特征与创新之处
《意见》出台后,原有5个政策性文件同时作废,包括渝办发〔2007〕325号、渝府发〔2008〕101号、渝办发〔2008〕281号、渝府发〔2009〕76号、渝园区领导小组〔2011〕1号文件。《意见》承继了这些文件的有效政策,并且创新性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集群、智能、绿色、和谐园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明确了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二是首次系统地明确了各功能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布局,提升了工业园区的产业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是首次分功能区明确了园区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这一约束性指标,旨在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和低碳经济。
四是首次在市政府文件中明确了工业滚动用地计划,确保各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及时落地。
五是首次明确了各工业园区匹配综合用地的比例,保障园区生活配套等服务设施建设。
六是首次提出了对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改变用地性质的处理措施,着力提升集约用地水平和效益。
七是首次明确了优惠政策与重点项目布局的适用性问题,避免各园区产业布局同质化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八是首次明确了对创建国家级、市级各类专业示范基地的激励措施,旨在调动各工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与产业集群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