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湖北实现招商引资“一盘棋”经济一体化逐步推进
2014
03/26
08:46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资投资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

如今,面对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三角”经济一体化逐步推进等重大机遇,如何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将会是湖北省吸引外资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资投资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但是,湖北面临的最大实际仍然是开放不够,而开放不够特别是利用外资不够是导致该省全面发展滞后的最大动因。面对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三角”经济一体化逐步推进等重大机遇,以及区域或城市之间吸引外资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湖北省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崛起。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统筹指导全省各地的招商工作与产业有效结合,形成全省范围内产业的合理布局,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将会是湖北省吸引外资的重要抓手。

产业基础扎实布局仍显散乱

产业基础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

湖北的江汉平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生产基地。目前正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中国的“农谷”就坐落在湖北的荆门。武汉的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光纤、光缆、数据与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较强的产业基础。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企业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钢铁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汽车工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武汉为起点,与孝感、随州、襄阳、十堰共同形成了以轿车、卡车、轻型汽车、微型汽车和专用车生产为主的汽车产业长廊。石化产业随着80万吨乙烯项目的正式开工投产,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产业发展呈现一定互补性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湖北的产业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湖北产业发展龙头,武汉的工业结构不断朝资金-技术密集型调整,而长江经济带中其他中小城市及汉江经济带仍以资源型产业结构或劳动-资源型产业结构为主。武汉同周边其他城市间基于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空间交替和优势各异的关系,造就产业集聚各具特色,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产业集群度不高

尽管湖北工业基础雄厚,钢铁、机械、纺织、汽车、建材等产业有一定实力,但缺乏有特色、业内领先的主导产业集群。不少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盲目投资,导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能够拥有核心技术而在国内领先的企业很少,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大,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产业趋同现象严重。此外,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其他周边城市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合作没有形成,产业主要聚集于大中城市,产业分工和空间开发的重点和优先区域概念模糊,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产业链的梯度发展格局与集群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

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

湖北的各级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中的产业表面上是聚集、扎堆,但其实质的内在关联却不紧密,同一园区内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协作关系不协调,各园区(开发区)产业之间大多缺乏有效合作,产业链条短,甚至出现断裂现象。纵观全省各级开发区的产业形状,各园区中入驻的产业分别有汽车、铜铁、石化、光电子等较强的龙头企业,但缺乏成熟的、配套的关联产业。

招商“一盘棋”思路

2012年12月1日,《湖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正式实施。其第十七条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指导目录和招商引资规划,建立招商引资的公平竞争机制,规范招商引资工作,调整招商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该条款中首次体现出湖北省招商“一盘棋”的思路,也就是说,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规划在省级层面上将真正统一起来,从而有效避免因各地优惠条件比拼导致的低层次恶性竞争。

湖北省目前的现状是,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由省发改委负责,招商引资规划、产业招商的综合协调服务由省商务厅负责。如何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产业招商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指导各地的招商工作,调度招商项目进展情况,协调项目落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难题。

出台《全省产业招商指导意见书》

湖北省一直都在努力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该省地域性重点招商产业的工作。其主要方式是:通过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深入调研,在认真分析产业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产业招商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提出产业招商的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将招商责任和指标层层分解落实,通过产业链招商规划避免招商产业选择的盲目性和恶意竞争。在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汽车产业带重点布局汽车及零配件、航空航天、物流、新材料及机械行业;黄石、咸宁重点布局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冶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食品行业等。

加强指导,节约有限的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集中

一是强化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机制,将产业招商纳入全省招商引资考评体系,科学细化产业招商考核指标,通过科学考核引导项目向各地重点布局产业集聚。

二是建立优先保障机制,引导资源向重点布局行业的项目集中,避免无节制浪费资源。优先保障重点布局行业的项目用地,为产业链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优先重点布局项目融资,积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户及企业的增资扩能,做大做强;优先保障重点布局行业的项目用工,对重点骨干企业及重点产业项目的新增用工,给予用工培训及住房保障;优先保障重点布局行业的项目国家、省市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建立健全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

高起点做好做实招商基础工作

一是指导各地利用本地优势,研究开发、精心包装一批重点发展的项目,配合建设好招商项目库。例如,围绕东湖开发区光电产业,大力引进外延材料与芯片加工、产业器件与模块封装、显示与照明应用等项目。

二是依托湖北省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国外

各种渠道宣传并推介各地招商项目,采取措施鼓励“引进来”,带动“走出去”。

三是按照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产业集聚中心的建设思路,统筹规划并指导各地区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好、配套服务齐全的重点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集中到相关的产业园区,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共同规划,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区域内的产业招商工作“一盘棋”

湘皖赣鄂四省正在着力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然而,四省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并各自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因此必须依托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共享,提升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产业分工,既强化地方的特色发展,又能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封闭造成的盲目发展。

目前,各城市圈内存在的产业在相对互补、依托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主动寻求合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长江中游区域内城市间信息共享力度,找准产业发展的协调点,通过共同规划,促进产业的合理分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过度竞争,实现携手发展。例如可以建设武汉、十堰、襄阳、南昌的汽车走廊,武汉、黄石、鄂州为主体的冶金工业带,武汉、宜昌、荆州、岳阳为主体的化学工业带,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中心的现代加工业走廊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