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热点话题。昨天,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在《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中透露,北京今年将对执行十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现在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要把不符合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产业疏解到首都周边,建成具有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
今年的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昨日开播,将从破解城市病入题,邀请政府部门一把手访谈。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昨天,黄艳成为节目第一位嘉宾。
总规修改
市域规划变成区域规划
黄艳透露,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2005年起已实施十年,目前出现很多问题,今年将进行调整和修改,修改聚焦两个目的,一个是城市规划本身的方法和措施要改革,另一个是做好治理大城市病的基础工作。
黄艳说,解决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因此要把市域的规划变成区域的规划,大气、水环境、交通都属于区域的问题,现在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要把不符合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产业疏解到周边。
协同发展
京津瘦身 节点城市增肥
黄艳透露,习总书记不久前来北京调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总书记开玩笑说北京、天津这两个直辖市太胖了,周边的其他城市太瘦了,要做出一个具有整个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
目前,京津冀城市被划分为直辖市、大体量城市、节点城市三个级别,针对“太胖”与“太瘦”的城市发展失衡问题,黄艳表示,京津冀联手规划,就是要做一个具有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要相互衔接、匹配、分担,包括节点城市的城市功能也要互补,规模不一样但功能要相当,同时,城市之间人流交往要由包括高铁、城际铁路等形式的公共交通承担。
提到控制人口时,黄艳表示,近十年来,北京每年平均新增近60万人。导致资源顶到天花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跟不上。所以控制人口最重要的是控制功能、疏解功能,比如提升周边教育医疗资源分配,让大家在周边能够待得住。
城市分工
仍在论证 谈细节为时过早
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是非常火热的话题,河北概念股连续两周飙升,尤其是经常还有传闻引发市场关注,比如上周有消息说“政治副中心”首选城市敲定,昨天又有消息说涞水将建“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
针对城乡结合部更容易出现违建的问题,黄艳称,今后城市规划要变成城乡规划,要把农村的规划纳入到整个大盘子里,把用地的投放、集约性以及用途管制起来,“这次规划的任务就是要划线,把非建设和生态保护用地划起红线来。”
京津冀一体化·调查
燕郊北京人盼医保“漫游”快实现
隶属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近年来承载了数十万进京务工人员,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燕郊地区的医疗设施也逐步完善。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省际之间医保对接不畅,异地就医有“保”难“报”现象日益凸显,部分民营医院虽然设施齐全,但始终缺乏患者资源,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北京大医院则天天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当地卫生部门和一些医院经营者建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应尽快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既缓解北京医院重压,也方便燕郊数十万进京打工人员及其亲属就医。
多位燕郊“北漂”向记者表示,燕郊医院无论多方便,但基本要自费,一般只有急诊才去。尽管在北京看病十分“折磨人”,但大病、慢性病却不得不选择在北京治疗。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推行医疗保险异地转诊制度,通过选择1家至3家异地定点医院解决异地看病问题,但异地报销结算依然是个难题,尤其是大病、慢性病的参保人,异地看病报销个人负担重、手续繁琐、报销周期长等问题成为很多人的心病。
今年85岁的段德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师,老伴党女士是北航幼儿园退休老师。目前两个女儿移居国外,儿子也在异地退休,这对空巢老人选择在燕郊养老。谈起医疗问题,段德午说,目前老伴多病,主要在燕达医院或燕郊人民医院看病,但报销只能回北京或者把资料寄回北京,然后再从北京把报销后的费用打过来,如果医保可以实现异地结算就方便多了。
据三河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洪涛介绍,因医保人均缴费基数、标准、药品报销范围、起付线等都有差异,目前北京和河北医保人员异地报销在多方面存在一些障碍。2013年,河北省与北京市签订了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就包括探索医疗保险合作、技术交流、医学院校合作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国务院医改办已就“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拿出时间表,2015年,要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时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对于承载首都人口和产业外溢的周边地区来说,医保省际“漫游”、异地即时结算或许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