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以下简称《重点》),区域内将推进包括交通一体化建设、产业协作发展、未利用地一体化开发、生态环境共治等9个方面29项工作。
根据《重点》,区域内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成果转化、改制重组等手段,培植壮大畜牧、水产、蔬菜、林果和粮棉加工等5大龙头企业集群,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和“渤海粮仓”工程建设。去年,滨州“渤海粮仓”工程实现新突破,在中轻度盐碱地上种植1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以上。
“针对黄三角洲产业特点,集成示范推广了100余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省科技厅副厅长郭九成介绍。
“区域内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完善河流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尤其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区域内6市19县环保会商机制,推进区域环保一体化进程。”省环保厅副厅长王光和告诉记者。
据了解,区域内已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重点加强跨区域河流污染物排放管理,坚决限制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将“黄三角”变成“绿三角”。
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优势是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省发改委、省区域办主任张务锋说:“支持黄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协作互动发展,加快构筑高效生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落实未利用地开发政策,2014年再开发20万亩。”
目前,区域内未利用地开发总面积达到89.6万亩,竣工面积达到42.2万亩,通过建立省土地指标交易平台,已完成耕地异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3.23万亩,获得收益10.3亿元。
据了解,去年以来,共安排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14.65亿元支持东营、滨州、潍坊三市进行未利用地开发,分三批下达了未利用地开发计划,安排项目近30个,目前已竣工9个项目,完成开发面积37.07万亩。
“区域内每年安排约占全省(扣除省专项和青岛单列)20%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2万多亩未利用地专项指标,保障区域内的民生项目、‘四海一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保障建设项目及时落地。”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庆坤说。
根据《重点》,为确保完成年内开发面积指标,区域内将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工程质量,提前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到2015年开发110万亩的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