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 卢平川 江萌 胡弦)湖北“春风行动”给江城吹来新气息:武汉春季各行业招工岗位约10万个,其中3.1万来自制造业,提供岗位的企业绝大多数位于三环线以外。以武汉主城的边界线——三环线为圆,环城四大工业板块正成为吸引新增就业的主阵地。
就业版图变迁,带来串串疑问:“新武汉造”到底要吸纳多少人?武汉抢食人口红利的时间还有多久?环城就业,如何留人更留心?
“持续高强度投资,‘新武汉造’开始发力,由此引发的新一轮用工潮来了!”对于本报昨日所作报道《“新武汉造”跃居招工榜首》,武汉市经信委主任余信国倍感欣喜。他介绍,“十一五”期间,武汉年平均工业投资仅600亿元;而“十二五”预计年平均将达2000亿元。“武汉从2011年起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在三环线外的新城区布局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大临空四大工业板块。随着项目陆续建成,现在已逐步进入投产释放期,制造业很可能在较长时期持续领跑招工榜。”
一个车厂至少需要1万人“新武汉造”步入潜能释放期
制造业用工胃口惊人。联想(武汉)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去年底投产,月产能100万台手机和平板电脑,用工3600人。今年其目标月产能是300万台,一季度新增用工3000人,年内用工数将超1万人。“新武汉造”未来用工需求量多大?目前尚无权威预测。余信国举例,以设计年产30万辆的东风雷诺项目为例,预计整车厂用工2000人,按1:4的整车与配套厂岗位比例,至少可拉动1万人就业。像这类10亿元-50亿元的项目今年有10个要投产,明年、后年东风格特拉克变速箱、武桥海工装备产业园、百杰瑞新材料、霍尼韦尔涡轮增压器等一批项目将竣工投产,又将新增数万岗位。
大光谷南部的金口,一旦通用汽车投产,各种配套项目共可提供10万岗位。
金口只是武汉工业倍增建设的新城之一,按此前计划,武汉工业倍增力度将持续至2020年,算上化工新区、阳逻、前川、常福等地,未来几年制造业用工需求在数十万人。
人口红利终结期?武汉还远着呢!
制造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劳动力供应跟得上吗?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在汉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或于2015年消失。“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地区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于50%时,就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有人担心,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会不会向中部传导?
武汉市聘请外地专家,去年调查出台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人口适度规模调控研究》显示,该市人口红利还有较大空间。目前,武汉劳动年龄段人口有所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高达660多万,占总人口比例78%。其中,21岁-40岁的青壮年人口350多万。蔡甸区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区18岁至55岁的人口为17万,其中仅5万人外出务工,尚有10余万青壮劳力可供吸纳。这些都表明,武汉“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余信国认为,如果算上省内城市向武汉输送的就业人口,武汉离人口红利终结至少还有10年至15年时间。省劳动就业管理局的数据也证实,目前全省外出务工者多达1100万人,其中一半选择在省内就业,武汉无疑最具吸引力。
外来工新区就业来得急更要稳得住
富士康武汉科技园负责人介绍,该生产基地目前有1.6万员工,其中80%以上来自武汉市外;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的员工也有85%以上来自武汉市以外。
在大量外来工人背井离乡,汹涌流向三环线外工业区时,这些工业区具备了让他们安心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吗?
情况似乎不容乐观。
武汉市人社局调查显示,目前,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极不稳定,员工流失率偏高。有些大型企业每月流失率超过15%。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相关招聘人员透露,目前生产线上操作工95%以上为“90后”,新一代打工者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并无太大养家糊口压力,不愿意上夜班,而更愿意从事相对轻松的服务业岗位。由于产业基地刚刚投产,厂区周边没有餐馆、商店,购物娱乐设施缺乏,这也成为留人的软肋。
大批招人、大批流失、再大批招人,不少企业陷入招工怪圈。同时,随着武汉周边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许多县市打出“在家就业好,照顾老和小”的广告,力图留住外出脚步,“新武汉造”招兵买马面临着更多竞争。
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皮广洲指出,良好的薪资待遇和用工环境,始终是企业留住人的决定性因素。
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建议,要创造一条稳定的环城打工带,企业必须图“三头”:一要提升薪资待遇,让员工有甜头;二要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让他们有干头;三要提升员工升职空间,让他们有奔头。同时,政府也要尽快规划和完善城市功能,为企业招揽和留住员工提供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