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信阳产业集聚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成核心增长极
2014
02/11
11:21

信阳“两会”期间,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纷纷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心得体会,积极建言献策。

发展现状:破茧成蝶

蛇蜕龙变,茧破蝶飞,信阳产业集聚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9.2亿元,增长31.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4.3%;预计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28亿元,增长21.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7%,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全市13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各有特色,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等,竞相争辉。信阳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现代家居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集群。其中,信阳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多个“信阳制造”填补了“河南空白”。与此同时,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数码影音终端三大产业链初步形成。不久的将来,裸眼3D技术、蓝光播放系统、OLED显示产品以及更多高精尖电子技术和设备将陆续在信阳出现,成为新一批“信阳制造”。

栽下梧桐迎金凤。如今,全市各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凸显,吸引了中铁集团、中国兵器总公司、中建七局、上海宝冶、中国维维集团、雨润集团、天瑞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信阳投资兴业。

两会声音:克难攻坚

信阳产业集聚区稳步发展的背后也不无隐忧:产业雷同,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从事传统行业的单位多,高新技术单位少;布局分散、个头偏小等问题给各个集聚区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当前支撑信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载体仍是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不仅加速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也有力带动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引擎。”市人大代表、息县县委书记余运德说:“发展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只要正视问题,克难攻坚,就一定能够无往不胜!”

传统农业大县息县,既无地矿之优,亦无山水之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然而短短几年间,息县产业集聚区就实现了飞速发展,其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全市3个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集群之一。

市人大代表、息县峰刚粮食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见证了息县绿色食品产品的传奇。一年前,该公司产品还只是单一的面粉和大米,现如今,“息县坡”馒头、保鲜面条、异型面叶、挂面等已成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在李刚看来,公司主食产业越做越红火,得益于息县人的睿智选择,同样离不开全市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宏大气魄和优良环境。

李刚说,信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支撑。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坚定不移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和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中晶(信阳)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霞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政府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分类设置,突出特色。”

针对不少代表反映的集聚区配套设施需要加强的问题,张春霞认为,企业最初入住,肯定会遇到配套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消化成本,使其能够在信阳扎下根,这样就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到信阳集聚。另一方面,在集聚的过程中,也应把企业需要的一些产品的生产加工作为新的招商方向,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最后形成集群发展。同时,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向同类园区转移。

未来发展:信心满怀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在做强新型工业上下功夫。”

“着力抓增量补短板。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增量带存量、调结构、补短板,增强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和支撑作用。”

“着力抓集群建基地。大力实施‘集群培育工程’,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支持高端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不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着力抓项目强支撑。继续开展产业集聚区‘投资促进计划’和‘重点项目攻坚计划’,力争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900亿元。”

“着力抓配套优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立产业集聚区水、电、气稳定供应机制,确保建成集聚区道路和水电管网全覆盖;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品展示中心和专业性批发交易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相关论述掷地有声,无疑为信阳产业集聚区建设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澎湃大潮,正在开启信阳美好明天的新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