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越
通讯员 李蕊杰
一串小小的葡萄不仅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还助推了一县经济发展。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为做大做强设施葡萄产业,日前明确了以“葡萄兴农、葡萄强县”的发展思路,制定了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将以新增加种植面积8000亩(1公顷=15亩)的速度,使全县优质葡萄面积到2020年发展到15万亩。
葡萄兴农,葡萄强县。饶阳县如何把一串小葡萄做成大产业?饶阳县副县长靳列维谈道:“围绕这一特色产业,我们确定了‘增规模、提质量、上档次’的思路,坚定不移地走设施葡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推动我县设施葡萄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到衡水饶阳,人们自然会想起“中国蔬菜之乡”、“京南第一大菜园”等美誉,而如今,饶阳的设施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新起之秀”屹立一方,温室大棚里的一串串紫葡萄已然成为农民眼里的“金豆子”。
2011年12月,饶阳县设施葡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增补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I类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12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设施葡萄之乡”,该县《设施葡萄优质高效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科研项目还纳入了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2013年,饶阳县设施葡萄种植面积8.9万亩,形成万亩大方两个,千亩大方11个,百亩大方38个,产值18亿元。设施葡萄种植已成为饶阳县农村经济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
设施葡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当地质监部门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以全面提高设施葡萄产量和质量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设施葡萄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了一套产前、产中、产后完善的示范区标准体系,圆满完成了《饶阳县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任务书》和《饶阳县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所制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了设施葡萄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全县设施葡萄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推进设施葡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该局创新种植模式,成功总结出一套设施葡萄新的种植技术和标准,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提升。
经济效益明显增长。项目建设前项目区设施葡萄平均亩产2000公斤,亩收入26000元,人均收入2.5万元,到2013年平均亩产量达到了2500公斤,平均亩产比项目建设前提高25%,年均增长12.5%,单产收入3.2万元,示范区种植户人均收入3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两年来全县共增加经济效益4个亿,产品商品化率达到了100%,产业化增值率达到了25%,示范区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生产的设施葡萄在历次质量抽检中合格率达到了100%。
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实施设施葡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种植户的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实施标准化生产已成为示范区广大种植户的共识,全县形成了一支精干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新增农民技术人员500人,使全县从事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人员达到1000多人,新技术标准得到推广,解放了群众思想,激发了群众科学种田、技术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地带动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全县设施葡萄品质优良,形成了产业市场,推动了全县林果、粮食等产业的标准化进程。
生态效益逐步显现。通过设施葡萄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因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而造成的污染,年农药用量较两年前平均下降35%,全县设施葡萄种植良性稳定发展,产量稳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设施葡萄产业向可持续发展轨道并轨。
在饶阳县王同岳乡杨君道村,董植树3年前与人合作成立了“饶阳县君利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晶饶”商标,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按照标准种植棚室葡萄,效益连年提高,现在已经发展到35个塑料大棚,一个标准化日光温室。在果园,董植树喜上眉梢:“标准化种植,使葡萄的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现在,我这1000平方米的温室,能产3500到4000公斤葡萄,毛收入可达9万元左右,加上冷棚,今年产值能达到180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60多万元,这都是沾标准化种植的光,希望产量和质量年年都‘盛产’啊!”
如今在饶阳,从2013年3月下旬开始到2013年10月份,每个月都有葡萄供应,饶阳葡萄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实现了销售触角的无限延伸。2013年5月21日,这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饶阳葡萄蔬菜节暨全国设施葡萄学术研讨会,饶阳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衡水农业标准化工作成功助推“农业生产”向“农业盛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