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三年倍增 贵州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430亿元(组图)
2014
02/10
13:52

◆经济增加值达到3430亿元 ◆占全省GDP的比重增至43%

繁荣经济、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扩大就业……市场经济浪潮下,民营经济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

凭借一个个创业的舞台,贵州的民营企业在思变,在发力,在崛起……

1月中旬,记者走进遵义县,穿行于民营企业现代化的厂房,追随着企业家匆匆的脚步,感受贵州民营经济奋力攀高的力量。

新闻提示

2013年,高歌猛进的贵州民营经济再传捷报,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各项目标全面实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从2011年84万户增至127.43万户,民间投资从2011年的2105.49亿元增至5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1年2108.78亿元增至343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从37%增至43%……

我们一步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步步丢掉束缚解开枷锁,一步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一步步筑好巢引来凤……开创了民营经济奋进崛起、加速疾跑的新征程,迎来了贵州开放开发、改革创新的新天地。

新闻链接

遵义县民营工业实现“三年倍增”

2013年,遵义县完成民营工业总产值383亿元、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解决就业2.65万人。同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05.9%、109%、119%和108%。

三年来,遵义县以民营经济“三年倍增”为目标,优化发展机制,提升服务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民营经济规模,经济运行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白酒、食品以及装备制造等多种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全县民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闻现场一

贵三红辣椒昔日小作坊“长成”龙头企业

在遵义县三岔镇,大路两侧一户户现代化企业鳞次栉比,占地开阔、黛瓦白墙、厂房造型犹如一只大雁张开双翅腾飞的贵山红食品有限公司,格外吸引路人的目光。

走进花园式的厂区,一名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步履轻快地迎了上来,她就是贵山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芬。

从打工妹成长为企业家,她的创业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1998年,在广东打工的胡广芬返回家乡,看着家乡丰富优质的辣椒资源,她萌生了开办辣椒厂的想法,就找到几个一起出去打工的姐妹办起了厂子。

“当时的生产车间,就是两个土灶、百余平方米的简易砖瓦房。”胡广芬回忆说,她和姐妹们起早贪黑,一遍遍试制油辣椒。产品生产出来后,考虑到沿海地区有很多贵州、四川、湖南等地方的打工者,她们就带着产品跑到自己曾经打工的地方试销,慢慢打开了销路,一年有10到20万的销售收入。

2003年,胡广芬把辣椒厂搬到虾子镇(中国辣椒城)农贸市场,在千余平方米的新厂房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她带着产品走南闯北,凭着一股韧劲叩开了一家家大型超市的大门,与家乐福超市上海总部签订1000多件辣椒产品的销售合同,成为她搬到新厂后签下的第一份大单。此后,企业快速发展,员工逐渐增加到百余人,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

2010年,眼看生产满足不了订单需要、急需提高产能,胡广芬给县政府打报告,申请征地10亩扩建厂区。而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也促使贵三红公司走上了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县里的领导与我商量,与其这样小打小闹地发展,不如趁着企业发展势头好趁机做大做强,成为遵义县辣椒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带动辣椒种植户致富。”

2010年,遵义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融资6000余万元作为股份注入贵三红辣椒食品厂,对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扩能技改。2012年又投资8000万元,新建占地230亩的标准化厂房提供给贵三红公司无偿使用。企业根据发展情况,可以优先获得资产的所有权。这一“政府BT”模式,达到了孵化中小企业、带动辣椒产业发展及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等多重效果。

2013年,贵三红公司年产10万吨辣椒系列食品异地扩能技改项目落户三岔镇。花园式的厂房,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泡辣椒、油辣椒、糟辣椒、干辣椒、休闲食品等五大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员工从不到10人增至280人,生产车间从小作坊变成大型标准化厂房,年产值从几十万元攀升到1.5亿元……一个个创业奇迹发生在胡广芬的身上。

“贵三红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她感慨地说,创业之初如果没有省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的扶持,企业不会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如果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公司今天也不会成为辣椒产业龙头企业。

胡广芬表示,有了这样的好环境,企业一定会再创造奇迹,力争3年内达到10万吨产能、10亿元产值,带动10万户椒农致富,把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将贵山红系列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新闻现场二

米高集团贵州公司成为内地投资标杆企业

一个计划总投资6.5亿元、一期投资3.5亿元的招商引资企业,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

沿着宽敞的遵义南部工业集聚区工业大道,进入和平工业园区米高(遵义)科技肥业有限公司,一个花园式的现代化企业展现眼前:厂区道路两侧宽宽的绿化带,崭新的办公楼、职工宿舍、标准化厂房,车间里DSC全自动控制系统、配料计量系统、全自动包装系统、自动收尘系统等先进生产设备琳琅满目,一袋袋肥料产品从生产流水线上缓缓而出……

香港米高集团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在广东、上海、天津、吉林、辽宁、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分公司。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赴港招商,该集团与贵州签订合作项目,在贵州投资建设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

2011年2月,米高(遵义)公司占地240亩、建设年产10万吨高效复合肥生产线的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当年10月,第一条生产线建成试生产、12月正式投产。针对贵州市场,主要生产烟草专用复合肥产品,还配套研发生产辣椒、茶叶、红粮等专用肥,迅速抢占了我省和周边市场,2012年实现产值1.2亿元,2013年产值增至1.5亿元。

“在当地党政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下,公司不到8个月便让一片荒坡变成了绿色工厂,这在米高的建设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该公司行政部部长杨清丽介绍,企业建设速度快、发展速度快、投资见效快,集团总部对投资贵州十分满意,把遵义公司作为内地8家投资企业的标杆。

“正是看中遵义县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优惠的政策、一流的服务和广阔的复合肥市场前景,集团决定落户贵州,还将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杨清丽说。

企业入驻后,不仅大量招收当地劳动力进厂务工,带动农户发展物流运输业,还热心参与扶贫帮困、支持饮水工程建设、捐赠化肥等,与当地群众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在米高(遵义)公司附近,遵义市1300万吨铁路货运场改造项目正在征地拆迁。随着物流条件的改善,企业投资8000万元扩建年产10万吨有机肥料生产线,今年下半年投产后将使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新闻现场三

金义磨料转型升级开辟广阔市场

金义磨料公司建设党支部和工会,以先进文化打造优秀团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芦晓娟摄

1月12日上午9时,记者随贵州金义磨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斌从贵阳出发,驱车前往150公里外的遵义县尚嵇镇毛坪村。

熊斌刚从上海出差一个星期回来,在家里待了一晚就急迫地赶回厂里。“新的冶炼炉刚刚安装好,我得回去看看设备调试情况,确保春节后能顺利投产。”

一路上,熊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次去上海,与一家造船企业签订一年销售8000吨棕刚玉磨料的大单,加上不久前与攀钢签约、与国外大客户续约,企业今年的销售目标任务已完成90%。“新的冶炼炉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作为高耗能产业,棕刚玉生产企业近几年面临产能过剩、下游市场萎缩、电力成本高、矾土资源越来越紧张等困境,而金义公司能在夹缝中生存壮大,其秘诀就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型升级,为企业打开了一条条通过海内外市场的坦途。2013年,企业生产的棕刚玉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创汇1200万美元。

来到金义公司,厂区环境整洁有序、空气清新,一辆辆挂着外省牌照的大货车停在成品库房前,工人们忙碌地把一袋袋磨料装卸到车厢里。由于订单较多,最近企业生产开足马力,日产量达到90吨,产品一到库房即装车发运,基本上每天都是零库存。

在冶炼车间,矗立着3台高大的冶炼炉,其中2台炉子的炉口火光熊熊,机声轰鸣,而另一台就是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的3号冶炼炉。指着炉子上方一束束从墙外伸进来的电缆,熊斌介绍这台新炉子的优势就是采用先进的通水电缆作为供电系统,改原有的机械倾倒炉为液压倾倒炉,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还节能降耗、节约资源。“生产一吨产品比以前省电200至300度电。”

自2007年投产以来,金义公司对新技术的探索、对新市场的拓展,有着“天生”的热情和执着。投资4500万元引进倾倒式冶炼炉先进生产技术工艺,不断运用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连年参加全国磨料磨具年度供货会广交客户,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推行清洁生产。

如今,金义公司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内外客户到企业参观考察、洽谈订货。同时,企业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新批40亩土地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续建1.5万吨棕刚玉技改项目一上马,就获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

金义公司尝到了升级转型的“甜头”,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今年将投资1.2亿元,建设新厂区,新建生产线,进行产业链深加工,生产砂轮、砂纸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目标市场锁定为东南亚地区。

“成立公司党支部和工会,也是金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熊斌说,2008年成立公司党支部和工会后,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职工们的心里,党员职工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大家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节能降耗增效等活动,支持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企业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帮扶,累计慰问当地清水村、毛坪村困难群众2000多人次,慰问资金达80多万元;捐款300多万元资助两村新农村建设、学校维护、道路硬化等。企业先后获得“五好基层党组织”、“红旗支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熊斌被推荐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共产党员。

展望未来,熊斌雄心勃勃,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省里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必将加快我们取得矿山开采权证的进度。”目前,金义公司已完成矿山勘探、申报等相关手续,待拿到开采许可证后,多年来制约企业产能提高的原料供应瓶颈将迎刃而解。

记者手记

创业热土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追寻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足迹,不难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与政策的逐步放宽是相伴而行的。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建设的力量。这些年来,贵州不断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与壮大的良好环境。

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完成。贵州民营经济既有大企业大集团顶天立地,又有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铺天盖地。这充分证明,我省要实现赶超跨越,应坚定不移地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工业之路。

省经信委副主任、省民营经济局局长龙超亚表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就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一是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放宽市场准入,让民间资本的出路更多;二是市场化配置生产要素,把属于市场的交还市场;三是提高行政效能,打破为广大民营企业所诟病的“弹簧门”、“玻璃门”;四是推动国企改革改制,引导民企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五是推进金融创新,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六是发挥财税扶持作用,以发展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七是给予民营企业家公平的社会地位,保障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省将扎实推进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完善落实“3个15万元”等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多彩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充分涌流。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