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天津整体纳入“首都经济圈” 相关规划有望上半年出台
2014
01/18
10:31

秦玥

被誉为“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1月16日从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威专家处独家获悉,《规划》确定的最终规划范围是“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最终方案还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只是三个省市碰完头,形成了一个初步规划,并不如外界所说方案已经确定,马上就要出台。但可以确定的是,河北省、天津市都已被列入《规划》范围内,需要斟酌的也只是一些细节方面,因此,在今年上半年《规划》有望正式出台。”

上述专家透露,此次新规划,除了城市范围的扩大,更是加强了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一体化的区域规划。“为保障一体化区域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强调应加强空间管制,如产业的协调与分工、人口的空间配置、生态保护区划分、土地利用管制等。在交通网络建设、资源、能源合作开发、区域生态协作、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上统一规划。”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联合制定区域规划、实现规划对接的基础上,重新对区域内城市功能进行了定位,从而完善了京津冀城市等级体系,届时将真正实现区域内城市间功能互补。

天津主动融入背后

首都规划圈之所以称之为“最难的区域规划”,就是因为辐射面较广,涉及城市较多。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提到的众多规划中,多是以北京、河北为中心,甚至包括了比天津还远的城市,却未包括天津,因此存在较大争议。”上述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由于天津过去就是河北的一部分,但曾出现过的方案无论是2+5、2+7、2+8,还是2+11、1+6+3、1+9+3,几乎都是以北京+河北省为主,天津最多仅有3个区域入列,多少有些厚此薄彼的感觉。再加上近年来天津一直提出要建立成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口号,如果首都经济圈都不将其列入其中,会使其更难找到自己的区域定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

因此,京津冀需要建立协同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和战略联盟。原国金证券(600109,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直言,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就是北京与天津的关系。“北京和天津是首都经济圈的"双核",所以双城联动是"纲"。”

本报记者在近日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召开的“京津冀区域合作专题座谈会”上获悉,中央和京津冀三地政府都在高度关注和加紧研究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以及京津合作问题,“特别是天津的思路有了很大变化,愿意主动融入"首都经济圈"。”相关专家表示,这说明全面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此,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继明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天津市被列入首都经济圈内,对于天津来说是一件好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市政府官员告诉本报记者,若要提高天津市整体的经济活力,就要融入“首都经济圈”,通过京津冀的整体联动性,逐步完善天津市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完善效率较高的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乃至企业制度。

除此以外,有关专家也透露,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天津此前一直在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但中央高层对京津冀一体化寄予厚望。2013年5月,习近平明确指示,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

河北:考验承接能力

据上述权威专家透露,在“首都经济圈”中,河北的定位一直是做好承接北京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企业转移的基地,逐步建立配套生产基地,以缓解北京过重的城市压力。

而肖金成也不止一次地告诉记者,“环首都经济圈”的主角是河北,但新的规划出台后,以后河北区域发展就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

北京城市发展离不开周边的都市圈区域合作。除了工业跨地区调整转移以外,旅游合作、农牧业合作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含中央在京企业)向周边地区的拓展步伐逐步加快,其中,医疗,教育等扩展已率先伸入河北。因此,如何做好“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之间产业的承接,将是河北未来的重中之重。

1月8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作河北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将着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坚持把城镇化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筑以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为区域中心,其他设区市为支点的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

而在河北省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仅仅是积极参与“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制定,主动承接吸纳首都产业转移和要素辐射,并未涉及天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的态度已经完全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