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珠三角经济圈
名片:
珠三角经济圈又称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或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此外,珠三角经济都市经济圈也同时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表示,珠三角地区对香港经济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珠三角已到转型的阶段,对香港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据悉,国家正在规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细则。
《规划》提出,珠三角产业布局,将按照“引导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有产业,整合优势产业,打造珠江口东岸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技术密集形产业带、珠三角沿海的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形成“A”字型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记者获悉,《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获批,近期将公布。其政策力度超过温州,涉及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等方面。
昨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在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倡议,泛珠区域内各省区共同携起手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带动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共同打造南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南海蓝色经济区。
二.长三角经济圈
名片:
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徐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城市。
一系列区域规划的密集批复与发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自从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至今,已有《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等10多个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文件相继出台。
与以往规划片面注重具体经济数据不同,本次《规划》对长三角核心区和辐射区25个城市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清晰定位,却没有涉及太多经济指标。
泛长三角区域围绕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和安徽省的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地区的程度。目前,安徽省已全面参加“决策层”和“协调层”的主要活动,参与“执行层”即“10+1”专题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相当微妙,但国内外资本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称“皖江示范区”)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
三.环渤海经济圈
名片: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据了解,三个特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和胶东半岛)、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八个大城市群则包括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中原地区(河南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
翻开祖国地图的东部沿海版图,环渤海区域呈“C”字形环抱,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逐步扩散、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的特殊板块。
2011年,天津的GDP增速与重庆并列全国第一,达到16.4%,是增速最慢的北京的两倍多。京津冀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区域整合也成为被议论最多的问题:
过去10年间,环渤海经济区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便是首钢搬迁,其规模大、难度高、工作繁重复杂,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工业迁移。如果把首钢搬迁调整作为整幅作品,京唐钢铁公司无疑是其中最浓重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