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云药产业像云南白药一样走向世界
做了多年的医药产业,郎维龙觉得云药仍然处于小散乱的状态。作为云南医药工业股份公司总经理的他,期盼着能有更多的利好政策,让更多云药产品像云南白药一样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推荐阅读:昆明生物产业年产值达890亿 同比增长17.1%(图)
眼下,郎维龙期盼的春风正徐徐吹来。在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启幕前,高新区近期再度出炉了重磅利好政策,为云南生物医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按照高新区的设想,他们将下大力气引导云药产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实现收入500亿元,并在现有的云南白药、昆明制药等基础上,新增3至5家医药上市公司。
遭遇尴尬
云南生物医药高薪难觅千里马
“我们开出和北京、上海一样的年薪,仍然挖不到人才。”作为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朝能说起云南生物医药发展的困难,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才引进难。“人家直接回我一句话,我如果来云南3年,回去以后就落后了。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向生物产业基地聚集是必需的,只有云南真正做强做大,有了竞争力,才能吸引人才,这光靠一两家企业是不够的。”
早在2011年12月,国家科技部批复首批41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云药”名列其中,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昆明高新区为项目实施单位。
“事实上,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从2011年10月就启动了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新城产业园建设,园区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现已完成3平方公里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小平介绍,目前昆明龙津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名博药品包装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具有云药特色的生物医药、生物研发、生物服务企业已相继开工和建成投产。
“生物产业人才非常高端,投入太高了。”赵小平表示,为了帮助企业解决研发等系列问题,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公共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三大公共实验服务平台。
政策扶持
每年亿元资金扶持产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云药产业发展,高新区还决定建立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从管委会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采取拨款补助、贷款贴息、项目配套等方式,引导企业围绕“云药”产业开展研发、创新和产业化。
同时,还将营造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培育风险资本、创投基金,鼓励宝安基金、鼎耀基金为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对进入“云药”产业基地的产业项目,高新区将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安排和相应扶持,对进入孵化器的项目,在房租上给予减免,对在财政、税收及固定资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
在上述基础上,昆明高新区将营造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全方位优惠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现有的普惠政策,并根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等情况,以“一企一策”的方式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
赵小平说,高新区还将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加强云南中药重点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基药目录的协调工作,争取国家对云南省重点培育的中药品种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获得进入医保目录、基药目录的中药重点品种在药品定价中给予支持。
目 标
后年收入实现500亿元
“我们要把云药产业基地做成昆明高新区在全国都能叫响的名片,这也是我们首次针对某个产业出台的政策。”赵小平介绍,近期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云药”产业基地 大力培育“云药”特色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围绕云药,推进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
数据显示,2012年基地核心区企业全年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250亿元,规模以上生物企业达到33家。2012年生物医药的经济总量约占基地核心区生物产业经济总量的95%,约占全省医药工业的68%。
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高新区有了新的设想:到2015年,将实现医药产业总收入比去年翻一番,达到500亿元以上。产业飞速发展,必然需要企业支撑,高新区设定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引进、聚集医药企业400家以上。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100户。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个以上;产值或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产值或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至3个,同时还将新增医药上市公司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