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国土部正深入研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地价、供地政策,以制定差别化管理政策。
其中,对资源紧缺、土地市场竞争强的开发区,积极探索分期供地、租赁供地;对土地利用效率低、发展状况差的开发区,予以通报整改、降级、核减面积或撤销等引导开发区集约用地等。
与此同时,国土部亦要求制定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规划,细化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
“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表示,随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配套支持的政策逐渐落地,开发区将迎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
不过,师荣耀表示,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区银根和地根双紧,如果早期开发区投融资平台搭建不到位,导致现在处处用钱捉襟见肘。
除此之外,根据国土部此前对341个国家开发区2012年度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显示,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434.00平方公里,占可建设面积的71.37%。不过,部分开发区批复范围内可开发利用空间不足。34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23个开发区的土地已全部开发供应完毕。另外,个别开发区产业用地比例偏低,偏离了发展定位。
“的确存在很多开发区借着政策、规划的优势,大力的发展住宅和商业地产,产业尚未起来,区域地价、住宅价格大力飞涨,也为后续的产业积聚带来一定的瓶颈。”中国房地产(行情专区)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说。
与此同时,根据国土部的摸底,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不理想,节约集约用地还有很大提升潜力。调研显示,34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最高达36820.36万元/公顷,最低仅206.26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最高达249099.64万元/公顷,最低仅26.20万元/公顷。
除了用地问题,当前开发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还存在一些其他困难和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城市功能相对缺乏,产城融合难度大。”师荣耀称,很多开发区早期致力于产业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但在规划建设中缺乏生活配套等一些城市基本功能,如此难以形成宜居环境,很难留住技术领军人才在开发区工作、生活。此外,部分开发区产业同质化竞争情况较为严重,不仅不利于本开发区的发展,也影响到发展产业的其他开发区,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