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界寄予厚望的物联网行业在年初即获政策利好。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除了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外,《意见》更明确了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财税和投融资等六大扶持政策,尤其“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被业界看好。
上有财税政策支持,下有资本市场对接,这让行业内的众多中小企业欢欣鼓舞。
不过面对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躁动和迷茫,资金支持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产业良性发展更根本的推动力仍在于应用和商业模式的破局。对于产业链条上的电信运营商而言,如何找好定位,协同产业链寻求有效的商业模式成为掘金的关键。
政策双向加码,推动资本市场对接物联网行业
作为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行业频频获得政策利好,而作为具有长产业链特征的行业,物联网行业早已吸引了各路诸侯圈地。目前,全国近30个省区市已将其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政府描绘的万亿产业蓝图带来集体亢进,由此也引发业界对物联网行业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物联网企业赚快钱的质疑。
另一方面,美好的前景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受限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落后、标准缺失、应用多而不精等,众多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资金匮乏、市场化程度不高、差异化不明显等瓶颈。此外,在目前的物联网概念股中,几乎80%的企业与RFID相关,而与应用层相关的企业在资金上存在一定困难,行业结构性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意见》提出到2015年,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对于物联网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瓶颈,《意见》明确,要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
既自上而下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又自下而上鼓励资本市场与物联网行业发展对接,这种双向推动对于引导行业从发展之初的政府主导型尽快向成熟期的市场驱动型过渡,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市场之手的及早进入,是物联网行业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产业链探索共赢的商业模式的源动力。
运营商明确角色定位,重点切入行业应用
物联网本质上是应用。长期以来,我国物联网应用不缺广度缺深度。商业模式不明一直是困扰物联网真正产业化的关键。为此,《意见》提出“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业态。鼓励和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在物联网长产业链中,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备了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优势,拥有优质的网络资源、强大的计费平台以及广泛的用户基础。对运营商而言,在向ICT转型的过程中,物联网也成为其打造智能管道的突破口和迫切要求。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的统一物联网应用平台是运营商为自身选择的物联网发展路径。不过,目前物联网应用主要应用于垂直行业,相对的封闭对数据的共享、运营商的平台建设提出挑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在物联网市场中,运营商只占1%,只能作为中间角色,不可能主导产业发展,但可以联系产业上下游协同推进。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发展策略的总体思路应是以行业为主,重点切入,有效投入,规模效应。”
细分市场潜力待挖,借智慧城市突围
回归到应用层面,目前,各级政府和三大运营商合力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疑是物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赋予城镇化以新的内涵,在新型城镇化被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受到各方追捧。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构成了其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既提高了城市的感知能力,又是众多智慧应用的核心。日前,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十二五”期间估值高达2万亿的市场给了物联网行业发挥的舞台。
有报道称,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而到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物联网产业链分布广,网络运营、设备、芯片等细分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运营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借助智慧城市行业和核心应用突围水到渠成。
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众多行业应用已成为各地政府力推的重点。去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列为重点发展的九大应用。
不过,物联网真正从概念炒作落地到市场应用,广大用户的认知是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认为,“物联网的发展策略,应该是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诸如民众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医疗等,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物联网技术如移动支付等,也是很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