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的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中证报消息,为支持北斗产业的发展,发改委正牵头制定北斗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着手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模块的研发,推广示范工程以及筹建全国性的北斗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卫星导航标准实行统一。这也就意味着,明年将有一系列产业政策出台。
5000亿产业大门开启
12月27日,试运行一年的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2012年新发射了6颗北斗卫星,完成了系统组网,目前北斗系统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已经可以独立提供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此次北斗系统正式运行仅走完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第二步,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步伐,未来十年还将发射40颗左右的卫星,以组建全球服务网络。
“明年没有发射任务,但是2014年开始我们会紧锣密鼓地开始后续组网的发射。”冉承其透露,为此,国家拟投入约500亿元资金。
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也于27日正式公布,该文件用于规范北斗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也是开发制造接收机及芯片所必备的技术文件。这也意味着,北斗系统正式步入产业化阶段。
冉承其介绍,去年测试版文件公布后,经过一年的发展,北斗核心自主技术的芯片和模块已经开发出来,中国有一大批企业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芯片模块或终端,目前,带有北斗导航卫星功能的卫星导航仪已经开始向社会投放进行试用。
“我们对卫星导航应用的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冉承其介绍,今年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导航产业的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鼓励政策或密集出台
“北斗产业已经列入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正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冉承其介绍,为扶持北斗产业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办公室还有很多后续措施。
具体措施大体有:着手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模块的研发;联合各行业、各省市推广示范工程,推动北斗的应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筹建全国性的北斗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卫星导航标准实行统一。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联合组织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给予项目研发补助资金。7月份,财政部公布入围名单,据统计,92个入选项目中基于北斗的有关项目共有38个,约占40%。北斗星通、中海达、数字政通、中国卫星等上市公司入围并获得补贴资金。
在财政补贴之余,科技部发布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同时,北斗导航系统已经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六项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加大对北斗产业应用的扶持,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均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协调推动示范应用。以深圳市12月25日刚出台《关于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至2015年从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累计安排3亿元资金,用于资助三大基础工程、产业化重点工程、应用推广重点工程等。
“2013年将是北斗导航产业政策发布的密集期。”有券商研究员预测,政府主管部门推进部分国计民生的行业安装北斗导航终端,并对研发进行补贴,将促动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国腾电子、北斗星通、海格通信等北斗产业芯片及应用的龙头公司将受益。
中国北斗巡天 引爆千亿商机
国新办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会上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制定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到2015 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而至2020年将超4000亿元。
上证报消息,就在12月25日,深圳市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关于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这成为首个明确发文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的城市,而北京上海也动作频频。
在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用之际,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动作不小。
虽然国家北斗导航应用上海产业基地项目于25日启动建设,而北京于11月中旬召开了“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会,但首单地方政策支持文件还是落户深圳。
这份名为《关于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的文件从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外贸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北斗系统的发展。
《方案》明确,到2015年,深圳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要占据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确立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三大基础工程”,北斗车载智能终端量产等“四大产业化工程”,以及智慧交通应用等“三大应用推广工程”。
目前,深圳生产制造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计划目标是到2012年底,完成北斗车载智能终端样机开发,形成量产能力。到2013年底,实现百万级应用推广目标。“十二五”期间生产销售北斗车载智能终端1000万台以上。
具体为,到2012年底,完成公交车、警务车辆和私家车北斗智能终端的技术支持,实现北斗车载应用处理器模组批量生产。2013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公交车北斗导航系统示范安装与应用工作,并完成全市警务车辆车载智能终端更换。
上市公司深赛格的子公司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格导航”),其北斗系列产品于今年7月通过交通部符合性审查,其中SEG-9888是交通部“两客一危”卫星定位终端指定产品。而赛格车圣北斗专车专用导航仪目前已覆盖所有主流车型。
赛格导航产品部销售负责人谢先生称,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北斗芯片,市政府方面也有定向政策支持。一旦北斗市场发展顺利了,从GPS到北斗的平台切换势在必行。
北斗导航2020年覆盖全球 市场规模逾千亿
昨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日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据证券时报消息,卫星导航产业和互联网、移动通信并称为世界上三大IT产业,有专家预计全世界卫星导航产业可以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约为5000亿人民币。冉承其认为,中国卫星导航业的发展将远远超过这个势头,前景非常乐观。方正证券高级研究员张远德预计,到2020年,我国导航产业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北斗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000亿左右,部分A股上市公司将受益。
关于北斗产业后续发展工作,冉承其介绍了四个方面:一是着重解决产业链问题,从去年试运行开始便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模块的研发。二是联合各行业及各省市通过,示范工程推动北斗的应用。三是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筹建全国性的北斗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卫星导航标准实行统一,同时加强北斗终端产品的统一测试和认证。四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据悉,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张远德认为,短期内,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大约带动约百亿的市场规模,北斗芯片制造厂商以及面向行业的终端产品、导航运营服务企业,会依次受益。
目前,国腾电子、中国卫星、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华力创通等A股上市公司涉足北斗终端芯片研制;国腾电子、合众思壮、海格通信、江苏三友、华力创通、北斗星通、中国卫星、深赛格、中海达等上市公司有北斗导航终端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
“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的标志性意义大于行业经济意义。”华宝证券研究员刘智表示,短期看,对于行业中上市公司业绩影响有限。从技术水平看,北斗系统精度仍难达到高端商用要求,短时间市场难以迅速铺开,进而替代GPS系统。未来随着国家推出补助政策、示范工程或倡导部分领域使用国产产品,卫星导航领域或迎来实质利好。
实际上,目前国内卫星导航行业已取得了较快发展。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北斗一号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研发或销售的企业为50~60家,年产值3~4亿元;而GPS导航终端2011年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
受益股解释:
国腾电子基于卫星导航的安防信息集成商
作为拥有“元器件-终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国腾电子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基带、射频、天线、功率放大器、低噪放等北斗终端关键元器件的厂商和国内最大的北斗终端供应商,也是航空、船舶等国有大型科技工业企业的电子元器件配套定点单位。
上证报消息,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基于现有的卫星导航为基础,国腾电子还在发力安防,预计将此作为未来的潜在增长点重点培养,最终做到与既有的北斗系统优势相结合,向成为基于卫星导航的安防信息集成商发力。
目前,国腾电子自主研制的20多个型号的北斗终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渔政、森林防火、水利监控、电力授时等领域,总体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北斗终端供应商;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得北斗运营服务资质的企业;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北斗系列终端产业化基地。
对于明年亚太网的正式运营,上述人士认为,这对于整个行业都将是转折点。
据介绍,从北斗一代发展到北斗二代以来,整个卫星系统的稳定性更高、且容量更大。“原来北斗一代的3星系统导航资源有限,只能支持一定数量的客户,而基于现有的16颗北斗导航系统,用户数量不再受到限制。”据悉,国腾电子正是“北斗二号”第一批推向市场的试用终端提供商。
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这也给本土设备厂商提供了重要机遇。
今年10月,国家已组织行业内主流设备厂商赴巴基斯坦参加北斗展,公司也随行其中,这意味着北斗导航系统亚太网有望首先为巴基斯坦提供服务。
而对于北斗系统走向亚太,上述人士认为,将首先带动相关终端设备在亚太国家的国防及行业应用,接下来撬动对产业链上下游元器件的需求,最后是整个北斗系统集成、运营及服务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现有的卫星导航为基础,国腾电子还在发力安防,预计将此作为未来的潜在增长点重点培养,最终做到与既有的北斗系统优势相结合。
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77.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7%;净利润2043.2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85%,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加快了产品的研发进度、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和生产采购规模。但其中,安防业务取得了高速增长。根据财报,公司加快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及相关终端的研制工作,积极跟进相关行业和区域的视频图像、安防监控系统市场,使得本期安防监控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045.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34%。
据介绍,2013年,公司将着重向基于卫星导航的安防信息集成商发力,并在其中融入既有的高端器件、核心软件、以及卫星信息应用优势,打造不同于传统安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海达海外市场将成重要增长点
今年三季度以来,作为国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的中海达,频繁迎来机构调研。公司有关人士称,明年北斗系统在测绘领域应用将会得到大规模推广,由此将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项目投资的增量。而公司海外市场明年也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据介绍,目前公司在空间信息领域的布局比较全面,既包括卫星导航、声纳、激光技术等。其中,卫星导航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最大,约达到主营业务收入的60%。与北斗直接相关的业务包括测绘类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产品、地理信息(GIS)产品及GNSS系统工程。
上证报消息,目前已推出全系列北斗产品,随着北斗系统及北斗芯片的成熟,公司可于2013年大规模向市场推广北斗测绘、地理信息及系统工程。
三季报显示,公司高精度GNSS测量产品销售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国土、农业、水利以及其他国家基础建设领域得到进一步深入应用,如公司成功中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RTK采购项目;同时iRTK高端产品的市场拓展良好,产品毛利率得到稳步提升。
在上述公司有关人士看来,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明年在亚太区投入运营,公司将有望从中受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第一阶段会以军方和政府投资的应用带动为主,这也是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领域,未来再向民用消费等方面普及。”
此外,明年北斗系统在测绘领域应用将会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公司目前与国内一些上游芯片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未来北斗产业的应用中获得了比较有利的发展资源。“在此阶段成本不是公司的主要考量,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才是最终要的。”他表示。
针对北斗产业的主要增量,上述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领域,比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基站系统,北斗系统正式应用后,全国各地都需要对原有cors基站系统进行升级替代,会新增不少需求。据他介绍,中海达此前已在上海中了一个标,由于各地的需求有所不同,这类系统建设往往要求有一定的服务附加值,因此毛利率也相对较高,中海达在此领域布局较早,具有先发优势。
另外,在政府投资项目方面,国家保护北斗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对国内产品来说,迎来了一个替代国外产品的良好机遇。
“今年9月,公司《北斗兼容型高精度测量终端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获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800万元,”该人士坦言,“但整个市场的具体增长速度还要看国家对于政府项目中应用北斗系统是否有明确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海达海外业务增长迅速。三季报显示,2012年1-9月,公司在东南亚、韩国、南美、欧洲等区域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取得快速增长。上述人士表示,“随着北斗系统覆盖整个亚太,海外市场将迎来重要增长机遇期。”
北斗星通芯片业务有望“翻身”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大部分区域服务,在已布局全产业链的背景下,北斗星通不仅有望在持续亏损的芯片业务上“翻身”,公司其余的北斗业务也将迎“集中收获期”。
作为主营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的北斗星通已完成北斗全产业链布局。公司较早就发布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芯片。借助这一优势,运用“内生外长”策略,公司先后通过投资星箭长空、华云通达、福田北斗、深渝北斗,成功拓展了惯导、气象业务,巩固了汽车电子市场,在行业内率先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
在此背景下,北斗星通业绩本应仍令人期待,然而奇怪的是,今年公司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增收不增利”。北斗星通201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增加20.44%,净利润177.56万元,同比下降90.93%。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19.96%,净利润2892.65万元,同比增长1.15%。由此可见,公司主营有着约20%的增长,净利润却表现不佳。
“由于公司的芯片业务一直处于持续亏损,拖累了公司近两年的业绩,原因则是,受制于北斗行业应用市场仍未打开,下游需求并不旺盛。”一位研究员指出。
北斗星通的芯片业务主要是控股子公司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和芯星通”)负责。据查,和芯星通是公司拟与自然人韩绍伟合资成立的,公司持股70%,当时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为加快公司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础产品领域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研发。此后公司还承担了“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北斗导航核心芯片产业化”。不过,和芯星通自成立以来从亏损百万已经上升到了亏损千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直伴随着北斗星通。在业内看来,随着北斗系统区域组网工作已经完成,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下游需求无疑将增加,北斗星通的芯片业务有望彻底迎来翻身,甚至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公司的业绩好坏更是集中在芯片业务上。不过北斗星通对此比较谨慎,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正式来临,对整个行业来肯定是利好,未来公司芯片能否迎腾飞,最终还需要看出货量等各方面的因素。”
上证报消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照GPS的经验以及我国自身的战略性需求,军方领域及政府推动的行业示范项目将率先释放对北斗的需求。随着北斗导航技术在国防、海洋渔业、高精度测绘、气象监测等专业领域的应用,芯片等基础元器件和终端产品必将率先受益。值得一提的是,北斗星通在这些领域早已布局。
华力创通积极布局北斗全产业链
“我们正在积极布局北斗全产业链,为北斗卫星导航发展做好一切准备。”华力创通相关人士表示。事实上,公司作为北斗芯片研发排头兵,不仅已开发出了民用卫星导航芯片,并且借助这一优势进军“车联网”应用市场。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公司北斗业务有望全面开花。
上证报消息,华力创通专注于从事卫星导航、雷达等复杂机电行业的嵌入式系统以及军方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
回看历史,华力创通刚上市的时候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机电等仿真业务,不过今年以来,公司的北斗业务后来居上。据查,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840.12万元,同比下降12.68%。虽然整体利润增长低于预期,不过公司的北斗业务已经成为毛利率最高和增速最快的业务。半年报数据显示,卫星导航及其仿真测试产品营收同比增长逾120%,毛利率高达70%以上。背后的原因是“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已开始试运行,不同领域用户对北斗卫星导航的模拟测试设备需求大幅增加,取得了良好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它与先期发射的15 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这意味着,北斗系统区域组网工作已经完成,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正式来临。
在此背景下,在“试用”期间已取得不俗的华力创通,有望进一步分享正式商用后的“盛宴”。
一位券商研究员指出,华力创通已抢先布局北斗全产业链,其芯片和终端产品有望在未来迎来收获期。据悉,在芯片领域方面,华力创通先是开发出HwaNavChip-1精密导航基带芯片、今年5月份公司又开发出GNiStar-1北斗民用导航芯片等系列化芯片,这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基带芯片全面支持我国自主北斗卫星导航民用产业化技术规范和标准。
借助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优势,华力创通在终端领域的应用“脚步”也未停止。就在上周,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2040万元,与胡健等4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硅智科技,由此向车联网、车载智能终端等产业化应用领域延伸。据了解,硅智科技由公司持51%股权;胡健等人以共同持有的、评估价值不低于1960万元的专有技术“智能车载操作系统(SVOS)”出资,持股49%。需指出的是,智能车载操作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公司上述研发出的北斗卫星系列芯片。这意味着,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公司北斗核心技术、核心芯片以及智能终端应用平台的整合。
除此之外,本月,华力创通表示,“GNSS全系统卫星导航测试分析仪”项目立项获批,该项目能解决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对GNSS芯片、设备及系统的测试和性能评价问题,进一步体现了公司在北斗产业链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