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数智赋能 链启未来——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创新领航”工程的系统实践
2025
09/29
14:53

来源:闽西日报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龙工新一代搭载长寿命电池装载机。

新能源智造产业园项目航拍场景。

福龙马集团智能无人清扫机器人研发车间。

第三届“龙岩人才活动周”之“智造赋能‘链’启新程”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活动现场(本版图片由龙媒体记者 方晨颖 卢桂林 通讯员 廖玉婷 提供)

在第三届“龙岩人才活动周”和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9·8”投洽会)上,龙岩高新区(经开区)表现亮眼:签约一批“四链”融合项目,工程机械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正式启动;5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18.2亿元,涉及智能绿色产业、电商贸易、物流数智化制造、新医药与大健康、AI数字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些成效,是该区深入实施“创新领航”工程,推进“四链融合”的生动缩影。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产业变革深化,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领航”工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拥抱“绿色+智造”浪潮,通过用好创新平台、用活“产学研”合作机制,驱动产业焕新升级,培育了一批名扬全国乃至世界的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宜创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智慧园区。9月15日至19日,记者实地走访相关部门、企业,探访“创新领航”工程的系统实践。

“绿色+智造”激活新引擎

“龙合智能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化衍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优势,融合AI大模型算法,重点攻关智慧化工物流、黑灯工厂等应用场景的关键技术,在重载物流智能化和绿色制造标准化领域寻求新突破。”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静介绍。无独有偶,拥有70年水泵生产历史的龙岩市九龙水泵制造有限公司,正推进AI运维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该系统目前已在部分地区进入试运行阶段,未来将提供从设备制造、状态感知到智能诊断的一体化运维服务。

作为福建省机械装备重点集聚区,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将数智化转型作为破局关键:以龙工机械、福龙马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为龙头,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围绕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开展创新研发,推动优势产业链向上攀升。重视场景创新赋能,支持“AI+制造”等新技术在智能装备新赛道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在全国智能装备细分赛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今年7月,龙夏电子与上市公司‘燕东微’签订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每月为龙夏电子提供晶圆12寸1万片产能,每月可新增销售额3000万元。合作将助力龙夏电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关联主体间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芯片制造共性技术。”龙夏电子管理人员表示。作为我市首家专注功率半导体芯片研发设计与封装测试的高科技企业,龙夏电子不做大而全的跟随者,而是争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

龙夏电子的发展壮大,生动诠释了“创新领航”工程坚持的“分类培育、精准施策”策略。通过构建“小升高、高升强”的梯度培育路径,园区支持企业逐步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在广龙合作产业园创新展示中心,展示着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数字孪生智慧平台,该平台正是由位于园区珠江大厦的福建省福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研发。“我们公司是市委、市政府‘龙商回归工程’重点数字经济招商项目,与高新区共同打造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空间操作系统,重点展示园区的地形地貌、土地规划、产业招商、产业配套等情况,助力园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公司总经理林丽说。

目前,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路径,建设珠江大厦、电子信息产业园、跨境电商生态圈等数字经济创新服务平台。同时,依据编制的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地图,依托广龙合作产业园、京东(龙岩)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迄今为止,已有广龙合作产业园里新一通信电子零部件设备制造、自然康臣功能食品及膳食补充剂等31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96.45亿元。

“‘创新领航’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我们通过细分‘3+3’产业链条,明确发展重点,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统计局)局长钟铭昌表示,该区通过分类培育、精准施策,系统构建从孵化、成长到成熟的企业赋能生态,真正让创新成为园区最鲜明的底色。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一隅而知全局。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的产业正在发生深刻蝶变——

以“高”引领发展,明确创新定位,孵化智能终端、新能源等细分产业链,推动龙工集团研发新能源电动装载机、福龙马新上CITIBOT智能机器人,畅丰推出抢险排涝潜水机器人,引进翼博特光伏清扫机器人等,“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精”培育主体,形成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干的创新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

以“尖”突破瓶颈,成功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7个,涵盖节能环保、机械装备、专用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近年来完成各类研发项目500多项,产出技术成果600余项,成为全市产业创新平台聚集区。

平台筑基 培育“创新沃土”

在福建龙美智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实现“零污水排放”,该生产线为全省首条三位一体湿法水刺全自动化生产线,是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以科技金融“活水”精准赋能实体经济的缩影。“园区通过‘科技金融云桥’帮我们对接银行,成功帮助企业获得6000万元项目贷款,在保障一期生产的同时,为二期扩产扩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龙美医疗负责人刘森美介绍。

为破解科技企业“轻资产、缺抵押、融资难”痛点,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成为我省首家入选全国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的国家高新区,归集79项指标为企业“精准画像”,让创新价值可量化。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发展局局长陈盛湖介绍说:“我们通过积分发现高潜力企业,引导金融资源倾斜。目前,系统已录入484家企业,吸引17家金融机构入驻,推出‘科创积分贷’‘科技易贷’等36款产品。”

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园区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搭建“科技金融云桥”;线下常态化开展“银企面对面”“科创服务直通车”等活动,为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已促成各金融机构为150余家企业提供近3亿元授信额度,实际发放贷款金额1.9亿元。

创新是沃土,平台即基石。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不遗余力地助力企业构建多层次、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体系。为支持平台建设,园区出台配套补助政策、建立培育库,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目前,已建成集美大学(龙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个研究院(中心),以及3D打印先进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等6个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平台建设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常态化组织技术对接会、成果推介会20余场,为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上百次,推动校企合作项目60余个。

国家级孵化器——龙岩市科技创业园,省级孵化器——龙岩大学科技园、福建龙腾汽车研究院,省级众创空间——创无限青年众创空间、奇迈之星众创空间……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优无止境 提供“五心”服务

“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这“五心”级服务的真切感受,源自龙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静。该公司在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的精准培育与扶持下,依托“妈妈式服务、优越营商环境、精准惠企政策”三大引擎,实现政企协同发力,心无旁骛谋创新、促发展。

日前,在园区助力下,龙合智能携手中国石化资本合作共建高端物流技术装备数智化绿色制造产业园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10亿元,纳税约7000万元。其中,一期计划用地150亩,总投资11.6亿元,建设自动化智能无人装卸系统及智能终端物料转换系统生产线,预计年产1000台套系列产品。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成长的全周期服务,在政策支持、审批改革、跨区域服务、数字政务及企业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先行区,让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动。

政策与服务协同并举,园区出台多项政策,解决508名企业职工子女就读问题。同步推进项目审批“串联改并联”改革,创新实施提前预审、容缺受理等机制,审批时间压缩了78天,实现“拿地即开工”,企业纷纷赞誉“园区速度”。

针对跨区域办事难,园区推出帮代办服务,联动新罗区、永定区提供定制清单和上门办理,实现“办事不出区”。全市首创“一窗通办”,整合7个部门窗口为1个,57项审批全程网办率达100%,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惠企举措持续深化,园区免费提供帮代办、邮寄、复印等服务,费用由财政承担,切实为企业减负。此外,通过政策咨询、人才引育、科技项目支持、金融服务优化等增值服务,构建全方位服务链条,为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依托“系统培育体系+良好营商环境+妈妈式服务”的核心优势,持续实施“壮腰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高新事高兴办”服务效能,成为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的沃土。(龙岩市融媒体中心“经济观察”记者 罗姝 邱婷 李碧雯 龙媒体记者 卢桂林 通讯员 陈煌开 廖玉婷)

经济随笔

创新领航 聚力突破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以“创新领航”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绩可圈可点。难能可贵的在于,该区的创新不是个体的、局部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真正把创新的文章做好做足做成势。

围绕创新善于创新,该区通过企业创新积分制,发现高潜力企业,引导金融资源倾斜,并实行“分类培育、精准施策”策略,用心用情服务,促进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开展科技攻关,催生了一批名扬全国乃至世界的单项冠军企业,实现点上的聚力突破。同时,通过细分产业链条、明确发展重点,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面上的聚力突破。点面双突破,创新重质效,这就是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创新领航”工程给我们的启发。(莫志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