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0日讯 4月10日,济南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济南市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济南高新区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将以落实自贸提升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全市“项目提升年”各项工作安排,结合济南高新区产业定位和实际情况,重点在制度创新、文化基地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聚势发力,充分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赋能产业发展作用,为“三次创业”注入新动能和澎湃活力。
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构建高标准开放型制度体系。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2025年工作要点重点事项,以制度创新推动济南高新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做好自贸高新融合文章,依托自贸高新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自贸试验区与高新区各部门、园区融合发展,探索“市场+制度创新+应用场景”招引新模式,在产业、人才、金融、贸易等方面开展联动创新,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把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推出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全年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省级成果3项以上,省级“首单、首笔、首家”业务创新20个以上,提出涉及国家、省级事权重点产业政策性诉求6个以上,提出推动产业发展创新举措2项以上。
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新场景。开发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创产品矩阵,引进“好客山东”等品牌,深化文创供应链合作,通过直播电商拓展传播渠道。培育数字文化新兴业态集群。重点引进动漫游戏、电竞、数字藏品等产业,开发黄河文化元宇宙场景,引进无畏契约、王者荣耀等顶级游戏赛事,构建电竞产业生态。建设AI数智出海产业园,运用AI大模型赋能文化产品全球化传播。提升文化产业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效能。深化数字版权交易合作,设立自贸区版权服务站,全年完成登记不少于150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文化科技企业享受专项政策。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工具。构建全周期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四是深化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与国际合作。推进济南都市圈文化创新联动,联合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IP和产品。实施“千帆出海”计划,开拓东南亚、中亚五国及“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建立跨国文化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数据要素集成应用场景,启动省级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建设。做强中央科创区数据要素产业核心区,培育一批应用型数据商,稳步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深化网安试验区建设,促进网络安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腾退,将齐鲁软件园东片区打造成为数字智慧产业综合示范区。紧盯产业前沿,汇聚创新要素,突破核心技术。推进大模型工厂化创新,以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智能化转型,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联合中移齐鲁创新院,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孵化中心和加速平台。依托齐鲁开源社,培育开源项目、培养开源人才、营造开源生态。探索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更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先行先试,突破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发展。落实国家在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政策,鼓励引导外商投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支持外资企业开展互联网接入、信息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支持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最优国际化营商环境。用好省级下放自贸权限,实现投资、贸易、人员流动等多个领域“区内事区内提速办”,全年办理省级下放事项500件以上。深化境外投资“一窗通办”集成服务,年内服务走出去投资项目不少于20个,境外投资额不少于1亿美元。搭建济南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境外投资“一件事”服务场景,依托山东中亚合作中心、市科协、市贸促会等平台、资源,支持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分公司等,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全年设立境外机构不少于5家。优化外籍高端人才服务生态,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制度和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证件审批流程,年内服务引进各类外籍人才不少于30人。依托济南片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为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具永居推荐函,对上争取审批发放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试点,进一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服务等制度型开放。
闪电新闻记者 段嘉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