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超80%!大龙开发区“无废园区”建设见成效
2025
01/04
11:30

浸出、固液分离、去渣、萃取提纯……12月27日,在大龙开发区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从各地回收的废旧电池,经过各项生产流程,一块块废旧电池被彻底“消化”。

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是一家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型功能材料制造企业。2023年2月,星茂新材料废旧动力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年处理5万吨废旧动力锂电池,年综合利用1.2万吨三元黑粉及3万吨含锂中间物料,实现年生产2.2吨电池材料和8000吨磷酸铁锂正负极材料,还可生产钴、镍、锂、锰等相关系列电池材料和回收铜铝废金属及浸出渣(碳粉)等,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

“公司主要是做废旧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回收率可达到95%。”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介绍道,除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将有效缓解困扰多年的化工产业废物处置问题,实现公司主要产业危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助力大龙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精打“绿色牌”,精算“环保账”。一直以来,大龙开发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导企业从工艺改进、清洁能源与原料替代、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等多方面发力,减少固体废物的源头产生与排放,全力推进“无废园区”建设。

为给工业废弃物造“新家”,大龙开发区构建多元共治机制,成立“无废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推动创建工作落实落地,对园区单位,企业上下游合作方,开展现场专项核查与数据核实统计,进一步摸清摸细摸实一般工业固废底数,核实梳理固废产生、利用、处置现状,并立足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原则,编制“无废园区”创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高质量完成“无废园区”创建。

步入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控机械进行拆解、溶解、分离、冶炼等工序,机械设备高速运转,生产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正极材料厂不合格的原料、边角废料、拆解后的废旧锂电池等都是我们生产的黄金原料。”该公司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锂电材料再生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特别是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及资源再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技术日新月异,绿色发展永无止境。红星电子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耕发展8年,如今企业年均处理1.5万吨废旧锂电池,钴镍锰回收率达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95%以上,2023年红星电子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今年1至11月,红星电子实现营业额3.1亿元。

据了解,大龙开发区工业园区以新型功能材料企业为主业,主要产品有三元前驱体、电池用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锰系产品,而面向社会回收利用的废旧动力蓄电池是三元前驱体的主原材料之一。

为构建并完善资源外循环,园区建有年处理6000吨金属三元极片、2万吨镍钴金属的处理生产线,对废旧锂电池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中伟资源循环、红星电子等企业相继建成梯次利用、预处理、前端提锂等车间及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废旧电池回收网络、电池回收信息化系统等,形成废旧锂电池“回收网络+专业化处理”综合回收体系,助力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园区还实施固废、废水、废气等资源“内循环”利用,对于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园区内部进行消化,用于制作蒸压加气块、砖,实现各类资源“零浪费”。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龙开发区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污染物和碳排放治理,通过锅炉拆除、“煤改气”、“煤改电”、集中供热等措施,从源头上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同时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加强余热余压利用,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能矿锰业通过蒸汽输送管网及配套设施项目,为中伟新材料、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周边企业提供蒸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排效果显著提升。

大龙开发区还构建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智慧化管理平台,引入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建立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并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对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实时管理,为固废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目前已有56家企业完成注册填报,实现了园区固体废物和危险固废产生单位全覆盖。

废渣得以重生,指标“盈余”可观。今年1至11月,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2.09亿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80%。

近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公告,公示了9个“无废园区”全国典型案例。其中,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无废园区模式作为贵州唯一入选该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