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业向新求“质” 人才聚力创“智”——安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观察
2024
11/19
14:07

原标题:产业向新求“质” 人才聚力创“智”(主题)

——安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观察(副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昱卓

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25所高等院校、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煤电钢铁等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聚链成群,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势头强劲……一系列耀眼成就,是安徽高质量发展成色的最佳证明。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团,来到合肥、蚌埠、铜陵等9市,感受安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科创驱动,汇聚产业澎湃动力

仅U盘大小的高性能激光传感芯片模组,内含27~30个专利,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关键设备,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这项科研攻关,让其从过去依赖进口、成本价超万元降至仅百元;

一块超薄柔性玻璃厚度仅30微米,且能够支持100万次弯折而不破损,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研发的这块玻璃,引领中国玻璃技术和品牌,在全球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如今已应用在最新款的折叠手机和汽车卷曲屏上;

中国复兴号高速动车轮、东风内燃机车轮箍、地铁用弹性车轮……一只轨道交通所需的轮轴,经由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创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多个领域,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让火箭当“快递员”,把卫星等“物品”从地面送到太空,位于池州的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神星一号”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可上九天揽星月。该企业目前已顺利完成54颗商业卫星的成功发射。

在安徽,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平台、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硬核”实力的制造业企业星罗棋布于江淮大地,让人叹为观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谋划实施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亩均论英雄改革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带动全省上下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据了解,安徽紧紧抓住“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

明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思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力打造“4433”万千亿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安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搭建服务平台。

“在这里,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新兴产业链。”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说,“为确保科创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并且发展得好,我们研究并持续探索完善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整套方案。最近,我们正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更好满足企业的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需求。”

聚企成链,聚链成群,安徽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在传统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中积蓄起澎湃发展的磅礴之力。

人才“引擎”,激活创新发展活力

产业发展,关键在人。

在中研院,说起超薄柔性玻璃的研发过程,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曹欣滔滔不绝。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研院院长彭寿潜心攻关的这些年里,他们从0.12毫米起步,到0.1毫米,到0.07毫米,然后到0.05毫米,最后突破了0.03毫米(30微米)。

上午10点,安徽蚌埠技师学院学生王宇,已经在数控实训车间专心上课。他今天的课程是数控机床调整维修中的精度检测。这些实训车间,也是蚌埠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电子电路装调、汽车喷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验与维修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手把手地教学指导下,学生们学得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受企业欢迎。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我们为企业和人才牵线搭桥。”在蚌埠市人社局局长袁成文看来,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发展的最强“引擎”。

在古井集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赵春蝶今年6月刚入职。这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已搭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10余个技术创新平台,打通“专业技术通道”和“职业技能通道”,打造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研究工作站,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近年来,安徽在着力培养人才的同时,各级人社部门也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人与城”“人与岗”的双向奔赴。

聚焦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创新组织“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印发实施方案,明确9项重点政策、5项人才对接活动和5项招引服务举措……2023年以来,安徽以省市联动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3000多场,促进35万名高校毕业生意向来皖留皖。

安徽还着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以城市社区为“圆心”,以社区周边三公里为“半径”,企业缺工信息“一单统揽”、就业驿站“移步可达”、供需对接“量体裁衣”,切实解决社区劳动者“就业难”、小微企业“招工难”问题。

为进一步支持就业,安徽积极实施创业安徽行动。2022年行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支持科研人员创业者3万多人次,其中高层次创业团队3000余个,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创业者18万人次。

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安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上、经济结构向新向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位次前移。

来源:中国妇女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