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40周年。从白手起家到硕果累累,国家级经开区阔步走到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沿,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和创新篇。
今天,一场以“奋进40年,勇攀‘高与新’”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漕河泾开发区”)举行。迎来建区40周年的漕河泾开发区不改奋斗初心,以新面貌、新作为,开启“科创漕河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40年沧桑巨变,那些时代的强音、求索的身影、攀登的足迹汇聚成洪流,奔涌出澎湃活跃的创新力量,见证着这里的每一次腾飞与蝶变——40年前,改革潮起,万象更新。
在邓小平同志“大胆试、大胆闯”“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殷殷嘱托下,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后升级为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肩负起我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的使命担当。10年前,奋楫扬帆,号角嘹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要“加快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重任交给漕河泾开发区。2024年,春华秋实,再启新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今日之漕河泾,正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谋求新发展、挺进新阶段。从上海西南的蜿蜒河道、阡陌农田,逐渐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地标,一路走来,漕河泾开发区率先探索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高科技产业为主要形态、改革开放为基本策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开发区的成功样本。
漕河泾中心改革开放的“弄潮者”勇立潮头40载,漕河泾开发区从来不甘人后,始终以弄潮者的姿态踏浪而行,不仅是“排头兵”,也是“试验田”。作为位于超大城市中心地带的开发区,在规划面积仅14.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漕河泾开发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长期以来,漕河泾开发区坚持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园区综合评价、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科技创新浓度、高端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一个颇具引领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高品质开发区崛起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之中。
从40年前的微电子工业区,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三区合一”,再到获批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漕河泾开发区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前瞻性思维、系统性部署和开创性举措,创造了多个“首个”“之最”和“第一”:首批地方人大立法的开发区——市场化运作、公司制运营,漕河泾开发区创造性实施了“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区区合作”的管理模式,既为我国开发区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也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积累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
全国第一批孵化器的诞生地——1989年利用农舍建设的“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是中国最早的孵化器之一,它见证了无数集成电路领域中小企业的拔节生长,是许多企业二次创业的高地。有偿出让上海首块工业用地——1990年,香港齐来贸易有限公司获得开发区B7-B10地块50年使用权,建设起“上海齐来工业城”。这次工业用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成功尝试,为开发区依靠土地开发筹集现代化建设资金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几代“漕河泾人”的艰苦奋斗下,这份卓越的成绩单越来越丰厚:中国海关总署第一本正版电子通关账册的诞生地;首个获得国家进出口经营权的开发区管理机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园区的身份获得的上海市著名商标……进入新世纪,漕河泾开发区又率先提出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成为上海产业升级转型的样板。2003年11月,临港集团成立,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部分干部员工积极响应“党赋予临港机遇、我投身临港发展”的号召和开发建设临港的重要战略决策,奔赴东海之滨“平地兴产、滩涂造城”。
2012年6月,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党组织关系划入临港集团党委,开启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的新篇章。“开放”的内涵还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方面,漕河泾开发区率先与众多国际领先国家和地区构建多元化、深层次合作关系,在形态、产业、标准、服务上接轨国际,深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区域合作方面,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创新资源高效共享,漕河泾开发区成为长三角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产业创新共同体的重要枢纽。
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创新有为40载,漕河泾开发区永远追求“高与新”,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了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他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一颗集成电路芯片,发出了“芯片要小、小、更小,技术要高、高、更高”的感慨,表示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这句嘱托,漕河泾开发区始终牢记并坚守。从早期的微电子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到集成电路等五大支柱产业,再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创新集群、产业集群,漕河泾开发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汇聚中外高科技企业14000多家,包括1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6家内资上市企业,拥有全市1/5的独角兽企业、超1/4的大模型备案企业以及60%的数字文创企业。园区每平方公里集聚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家、小巨人企业6家,每万人发明专利达到498件,是我国创新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今年园区企业营收有望突破7000亿元,从业人员近30万人,堪称上海的“最强智脑”之一。
产业为本、科创为先。近年来,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根本目的,漕河泾开发区构建了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迭代升级,致力于打造全球顶尖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和世界一流科创产业园区。2024年,漕河泾开发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以创新主体为主导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贯通机制,导入共建了临港实验室漕河泾转化中心、人工智能学院、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了以港科大、香港大学为代表的沪港创新生态圈,以及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中心、上海交大3A全球校友中心、昇思创新中心、申康中心-漕河泾临床创新转化基地、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等科创平台,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如何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前沿产业集群集聚——这是漕河泾开发区的回答。“四十不惑”的漕河泾开发区,将保持对技术前沿和产业迭代的敏锐判断,把握技术发展、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勇立潮头、领先身位,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领跑者。
上海交大3A全球校友中心在漕河泾开发区启用企业服务的“守护者”携手并肩40载,漕河泾开发区与园区企业紧密合作、双向赋能,书写着“开发区因企业而兴盛”的美好篇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漕河泾开发区吸引着无数企业和人才,是全市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2023年上海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开发区综合发展指数名列中型园区榜首。其在4个分项指数中,产业发展指数、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一;在9项专业评价指数中,持续产业发展环境指数、管理服务水平指数排名第一。
在漕河泾开发区14000多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企业9家,超过十亿元企业109家,其中许多是行业标杆企业,它们都是引领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秉持“客户至上,追求卓越”的园区服务理念,漕河泾开发区围绕企业需求,逐步完善圈层式服务体系——以科创策源服务为内核,知识产权、金融、算力等专业服务为中层,人才、政策等共性服务为外层,始终用服务为产业创造价值。
“创业要在漕河泾!”这是许多曾在漕河泾开发区成长起来的创业者心中的共识。漕河泾开发区拥有逾20万平方米的创业基地,累计培育科技企业1800多家,成功率超91%,加速器累计培育101家企业,其中上市挂牌29家、科技小巨人(培育)4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31家,均领跑我国其他开发区,这片沃土早已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汇集地。
园区一栋楼曾走出10家上市公司——创新是漕河泾开发区的重要基因,创新驱动发展在这里演绎成了一个个鲜活案例。这里是全国最早提出双创理念的开发区,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留学生创新创业园到最新建设的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园,覆盖各类创业主体;从创业苗圃、通用和专业“孵化器”到企业“加速器”,再到“科技园”“产业园区”,提供接力式创新服务。作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漕河泾开发区建立了多元化、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
漕河泾开发区举办各类国际科创活动再次启程的“奋进者”砥砺奋进40载,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起点,漕河泾开发区正处于“再创业、再出发”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考卷,漕河泾写下这样的答案:以打造“科创漕河泾”为主线,以率先打造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为目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全球顶尖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和世界一流科创产业园区。
向“新”而行。漕河泾开发区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通过龙头驱动、终端带动、配套拉动、投招联动,集聚核心技术团队、核心产业链环节、核心关键企业,形成若干旗帜鲜明的细分赛道集群,带动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科创引领。漕河泾开发区将推动创新链向两端延伸,构筑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生态。向前,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顶尖科学家团队,让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离产业更近。向后,聚焦成果转化孵化,提供孵化器、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基金矩阵等全周期服务,让更多高成长性企业脱颖而出。
功能提升。漕河泾开发区将聚焦创新经济发展所需,提升高科技园区的形态功能。围绕创新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加强居住、文化、休闲、商业等配套功能,推动园区城区深度融合,生产生活一体发展,打造更有活力、更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环境,形成协同发展的辐射网络。公司运营。漕河泾开发区将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创新公司运营机制,实现“轻重分离、以轻为主”。发挥政企协同优势,积极融入全市“1+6+20+X”招商工作体系,主动策划与承接大项目,形成落地服务的强大合力。
在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科创漕河泾”发展愿景正式发布——至2027年,科技领军企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科创漕河泾”框架体系基本建成;至2030年,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全球知名高端产业集群;至2035年,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示范,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样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部枢纽”全面建成。有理由相信,一个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经济支撑力、区域带动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持续为上海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漕河泾开发区,将奔赴更远、更辽阔的未来。
漕河泾开发区迎来建区40周年本文作者:段心玫 崔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