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大亚湾开发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发展未来产业。
产业: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建设
此前,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布局中的“一核”——大亚湾(港澳)科创智造园正式开园。这个科创智造园是科创走廊内首个建设完工的国企产业园,致力于助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加快港澳惠深资源及企业聚集和生根落地,目前已吸引了优恒科公司、洛必德科技等多家企业签约入驻。
大亚湾(港澳)科创智造园。
今年2月,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正式启动。这个以“创新”为名的科技创新走廊,目标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中心、科技人才集聚新高地、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
当前,该创新走廊正围绕“一核一轴三园多节点”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3月8日,布局坪山河两岸的科翔8GWH钠离子储能电池等30宗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额约251亿元;今年上半年,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正式运作,粤科50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设立;8月1日,惠州市项目动工竣工签约(大亚湾区)现场活动在科技创新走廊内启动;9月26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将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大亚湾落地孵化并实现产业化……在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随着一大批产业项目、科研机构的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设计图”正一步步变为“实景图”。
企业: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8家
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北部片区,2022年8月正式投产的惠州尼索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连接器接触件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其拥有核心专利近40项,产品供应已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头羊”;在南部塘横片区,今年3月开始建设的惠州大亚湾和平精密注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技术储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是大亚湾开发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力争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70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亚湾开发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8家。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生命活力的源泉。“快速迭代的创新能力,是洲明科技发展迅猛的一个本质要素。”洲明科技董事长林洺锋坚定表示。成立二十载,洲明科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位于大亚湾的洲明大亚湾科技园是全球最大规模的LED显示屏智造基地。洲明集团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占地面积超1600平方米、设备投资超3000万元的实验室,支撑洲明科技的研发和新产品持续推出。
在大亚湾,一批像洲明科技这样的企业正在创新的赛道上你追我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大亚湾开发区出台了《大亚湾开发区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科技人才、研发转化的投入,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嘉奖创新智慧结晶。近日,2024年大亚湾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引进奖补项目名单公示,全区98家科技型企业符合奖补条件并通过申报,最高可获得一次性奖励50万元。
此外,大亚湾开发区积极组织动员区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9家,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荣获国家、省各类科技进步奖21项。
平台:已共建4家新型研发机构
9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为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院选址大亚湾科创园,将充分发挥香港理工大学的人才、科研优势,在绿色能源和制造、空间计算技术、化工行业等领域对接惠州产业及企业需求,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惠州落地孵化并实现产业化。
平台搭,英才聚。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做强科技创新载体,吸引集聚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随着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这一新成员的加入,目前全区共有4家由区管委会和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分别是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
这些科研院所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入驻,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研究院引入香港理工大学4个创新团队,成功签约8家企业;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累计引进科研、管理人才78人,形成了一支集技术研发、工程放大、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人才队伍,申请专利71项,获批国家/省/市项目9项,企业合作项目19项;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现有特聘院士2名、青年博士27名、博士后8人、新引进博士4人,申请专利176件,授权专利81件,今年承接省、市、区纵向项目6项;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人才团队发展至19人,其中博士8人,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教授4人,授权专利9项,与企业合作项目25项。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研究人员在科研讨论。
同时,大亚湾开发区突出优势产业领域,持续深化校企产学研用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上下游协作的创新生态链,推动东北石油大学作为科研单位,与大型央企、外企、民企等20家园区企业组建绿色石化产业联盟及人才创新联合体;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引进,推动园区企业与知名石化院校合作,靶向引进石化技能人才3000多名。
在人才服务上,去年8月,大亚湾开发区出台《关于高质量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升级打造“1+N”人才政策体系,配套22项措施、近4亿元资金,横向覆盖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三条通道,纵向覆盖战略科学家到石化产业一线技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