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天、北斗组网,一个个大国工程的背后,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省瞄准新材料赛道,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今年1至8月,全省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6%。
10月17日,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在查看生产设备运行情况。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 向“新”发力,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聚集高地
10月21日,走进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箱箱的玻璃整装待发。与普通的玻璃不同,这里的玻璃可以发电。
“其实,会发电的不是玻璃,而是两层玻璃之间的涂层。”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一民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玻璃,结构好比“三明治”,在两块超白高透的玻璃之间,均匀沉积了一层4微米厚的碲化镉薄膜。这层薄膜,厚度虽然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但太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电子运动,从而“变身”可发电的半导体。
10月17日,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在检验碲化镉发电玻璃。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邯郸中建材年产100兆瓦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项目,由邯郸市政府与央企中建材旗下的凯盛科技集团合作建设。研发团队历时五六年,攻克动态镀膜工艺等一系列难题,实现了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光电转换效率的逐步提升,如今光电转换效率已达17.7%。今年以来,该公司的生产线一直满负荷运行,产品陆续发往山东、甘肃、浙江等地。
这样的发电玻璃,发电效果如何?吴一民说,即使在清晨、阴雨、雾霾等弱光条件下,它也能稳定发电。10块玻璃一年的发电量,可满足一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
“去年邯郸市举办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场馆里所有电子指示牌用的都是我们的产品,不用拉线,方便移动,晚上即可实现自发亮。”吴一民说,今年,在海南的博鳌亚洲论坛举办地,他们的发电玻璃用在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改造建设的多个应用场景中。
向“新”发力,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今年,邯郸市依托中船特气、邯郸中建材、金力新能源、圣戈班西普磨介、龙凤山铸业等链主企业,重点实施肥乡区中船718所新材料四期、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二期、永年区金力新能源锂电池涂覆隔膜、曲周县恒博勃姆石粉体生产线、武安市龙凤山铁基新材料品质提升二期等20个项目,着力打造特种气体、特种玻璃、锂电池材料、新型功能陶瓷、铁基新材料等5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聚集高地。
■ 延伸链条,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在承德绵延起伏的群山里,蕴藏着两种神奇的金属:钒和钛。钒是“现代工业的味精”,钛则被誉为“第三金属”和“未来金属”。随着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医疗、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钒钛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走进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钒钛主题展馆,含钛超轻环保水杯、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整齐摆放在展台上,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用上了钒钛新材料后,质感更好,手感也更轻。
沿着展馆的长廊远远望去,五颜六色的高端含钒颜料钒酸铋特别吸睛。它们不仅颜色好看,还被用于汽车、陶瓷、环保涂料等多个领域。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定制生产的含钒特钢已顺利下线。经严格检验,产品各项性能和外观质量均满足客户需求,将直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毛里塔尼亚的努瓦克肖特立交桥项目。
在承德,与钒钛相关的新材料项目不断“上新”。
承德燕北冶金材料有限公司钒钛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2月,该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产值28亿元,新增税收1.4亿元,吸纳300人就业。
项目负责人单国平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生产线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装备和成熟稳定的智能制造技术,能够保证产品具备高精度的表面、优良的性能,更节能,更节约成本。项目建成后,年加工成品钒钛无缝钢管35万吨,实现品种结构高端化,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基地,承德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钒钛开发、应用一体化发展,打造钒产业链、钛产业链和以钒钛新材料为基材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建设钒钛新材料强市。
他们坚持产业链思维,制定了钒钛产业链全景图,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实施承德钒钛航空级钒铝合金、承德建龙高纯钒及钒电池储能、兆丰高品质球团等46个项目。目前,全市钒钛新材料企业有144家,初步形成集采选、冶炼、深加工、研发设计于一体的钒钛产业体系。
■ 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在位于沧州高新区的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老粗布”每平方米售价高达400元,还供不应求。
“这可不是普通的粗布,它是低膜阻低渗氢聚苯硫醚纤维隔膜,可以有效阻隔碱性水电解槽内混合气体,保证气体纯度。”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振环说。
2020年前后,国内企业都倾向使用进口的复合隔膜,传统聚苯硫醚纤维隔膜由于膜阻高、气密性差,一直被行业诟病。2022年,李振环团队开发出更适合国内产线的高致密、亲水型聚苯硫醚纤维隔膜,替代了进口品牌。但新产品上市之初,推广并不顺利。
2022年6月,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成立,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聚集于一体的创新型平台。研究院成立后,在沧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研发团队找到当地一家电解氢企业,成功制出高纯氢。工苑在业内“一战成名”。
如今,李振环团队开发的亲水型纤维隔膜已成为碱水制氢电解槽的主流隔膜。企业具备20万平方米的年生产能力,生产的亲水型聚苯硫醚纤维隔膜占据国内碱性电解槽制氢隔膜30%以上的份额。
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院长魏俊富说,发展膜产业,沧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具备氢能、锂电池隔膜、风电、水处理、海水淡化等上下游产业链。天津工业大学专家团队的到来,为沧州培育壮大新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撑。
目前,沧州高新区正谋划“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建设,以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为研发中心,建设以沧州明珠、东鸿制膜等企业为主的功能性膜产业基地,以反渗透膜、纳滤膜等为核心的分离膜产业基地,同时,建设中试放大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交易展示平台,实现制膜设备共享,提供膜材料权威认证,打造膜产品集散市场。
近年来,围绕氢能、结构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沧州市通过资金支持、全流程帮办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20家,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