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宋志辉
今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诺奖的物理、化学都给了人工智能。竞逐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湖北、武汉产业“家底”如何?作为省市发展排头兵,光谷又将如何布局发力?10月24日,2024湖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光谷召开。院士、专家齐聚中国光谷,剖析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现状,把脉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多个产业报告重磅发布,《2023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发展,2023年,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12亿元。
多个报告重磅发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000家
会上,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对外发布了《2023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赵荣凯介绍,目前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发展,2023年,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12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43.7%,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基本形成从芯片到算力、从大模型到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000家,构建了以上市企业、第二总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报告还介绍,目前武汉已经构筑“一核两极多区”的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即打造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动力源,武汉经开区、武汉临空港区为垂直应用发展极,洪山区、武昌区、江汉区、硚口区、江岸区、江夏区等多区支撑的人工智能全域发展新格局。
“武汉发展人工智能有多个优点,一是创新基础非常好,二是长期重视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人工智能发展有诸多内在联系,为发展人工智能奠定了产业基础。三是政府层面重视场景创新工作,场景创新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必不可少。”赵荣凯说。他介绍,2024年8月武汉市人大通过《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这就是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赵荣凯说。
当天,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智勇发布湖北省区域内首个基于严格的标准体系及翔实的企业人工智能业务数据编制的《2024湖北省人工智能企业生态图谱》。该图谱详细介绍了湖北人工智能企业的相关信息,尤其是介绍了企业的主要代表性技术、产品以及服务。未来,随着评估企业的不断增加,图谱也将定期逐步完善更新,以帮助政府、产业及从业者更为精准地掌握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对于企业能力提升、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起到更为深远的作用。
会上,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思媛宣布“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人工智能专区”正式上线。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人工智能专区汇集了全省算力、数据、大模型等创新资源,针对“算力资源不足、数据难以获取、大模型构建复杂、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与挑战,可为科创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全面的供需匹配服务。基于平台人工智能专区的对接转化能力,武汉理工数字传播数字工程有限公司与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分别与武汉超算中心、武智院达成算力和大模型方面的对接。
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成立,大咖分享AI前沿实践
现场,与会领导共同为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揭牌。
光谷科创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郭秀娟以《与光谷 共赴智能未来》为题,从品牌、项目、区域、服务四个价值维度,介绍了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是由光谷金控、光谷科服共建,位于光谷中心城核心腹地,总建筑面积10.18万平方米,包括智能研发创新中心、展示体验区、总部办公区、公共服务区、企业孵化区、产业集聚区。园区配置5A甲级写字楼、超12个智慧园区应用场景;通过打造科创服务、投资、载体三大服务体系,构建技术、金融、人才、场景四大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人工智能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大会现场,一揽子利好政策面向区域企业集中释放。湖北科投旗下武汉光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行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华夏银行武汉分行、上海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等四家银行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投贷联动合作机制。据介绍,该模式与传统信贷的授信逻辑不同,从“基本看企业的过去”转向“主要看企业未来”,关注企业未来经营的成长性,后续有望通过综合判断企业商业模式、细分赛道、此前融资规模等来确定授信。该机制落地后,将大幅提升科创企业融资效率。
现场,湖北科投旗下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与华工科技、北京并行科技、武汉智博创享、北京数码大方、武汉湾流科技、用友网络科技湖北分公司、敏博科技、武汉雷特科技、凡耕(湖北)互联科技等九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优质算力资源与技术支撑,是我们选择在武汉扎根深耕的重要因素之一。”合作签约方、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行业总监、国产算力事业部总经理李津宇介绍。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超算云和智算云算力服务商,目前已在武汉成立办事处,未来将从算力资源销售、辅助运营和平台开发三个方面推动在汉业务深化。
2021年5月,光谷布局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行;次年,紧邻的武汉超算中心上线,形成算力“双子星”,“智算+超算”的多元算力矩阵,助力区域内人工智能企业全场景智算服务。
大会期间,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围绕前沿话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展开思想碰撞。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天若带来《张量人工智能赋能人机物融合》的主旨报告。杨天若介绍了张量人工智能相关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在智慧交通方面,张量人工智能已成功应用到江苏省常州市,服务于该地区200余条公交线路,2000余辆公交车。搭建基于情境分析的智能公交大数据平台,根据不同情境提供精准的交通服务,每年累计服务量近亿次。
算力是“基石”、算力是“武器”。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装备智能中心主任徐勇军以《算力驱动下的科技及产业变革》为题作分享。徐勇军指出,在算力驱动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不管是在认知(通用人工智能)、还是科学(智能化科研)、产业领域(智能装备业),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产业发展。我们应紧密把握AI“自主演进、虚实融合、爆炸式发展”的特点,关注“新型生产工具、新型科研范式、新型社会关系”的3大颠覆,展望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大会同时还邀请了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成果转化特聘专家阮乐成、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陈硕、华为中国区昇腾生态运营总经理苏同岩、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李维涛进行主题分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