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秒必争铸“重器” 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团队跑出攻关“加速度”
2024
10/04
10:21

潮新闻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柯溢能

这个国庆假期,由浙江大学牵头的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下称“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团队的40多名科研人员紧盯项目忙调试、抢进度,分秒必争铸造“国之重器”。

走进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超重力实验大楼地下室二层,第一台超重力离心机主机——1300g·t模型机跃然眼前。它就像一个长着一双强有力的长手臂的巨人,一手抓着一个用于放置实验舱的吊篮。

由于能够营造日常环境中不存在的极端物理条件,超重力离心机被视为一种“革命性的工程工具”。杭州超重力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林伟岸介绍:“现实中人类无法穿越时空,有了它,我们可以模拟‘一眼万年、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效果。”

国庆假期的分秒必争只是该团队近5年来奋斗的一个缩影。

2019年项目启动后,杭州超重力场的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面临难题。那是异常焦灼的一段时期。这群“工作狂”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十几个小时,随后,休息好的其他成员会过来接替,继续这场无休无止战斗。

熟悉这群人的专家说,他们是同行里工作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课题组,几乎没见他们有过休息日。

“从任务下达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攻关进入了争分夺秒的倒计时,因此团队在制定研制计划时不考虑节假日及周末,为的就是能够快一些、更快一些。”杭州超重力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朱宇恒说。

如今,在大部分指标已接近我国制造工业的加工极限和没有他国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研发力量及国内厂家的非标制造能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预研工作,项目团队基本攻克了48项关键技术。

大科学装置的研发,正是为了开拓科技前沿,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背后蕴藏的亟待探知的科学问题。“该项目将为深海深地资源开发、防灾减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说。

“来看看我们最新的成果吧。”超重力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江特聘教授朱斌热情地邀请记者。

2017年,我国在相关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但要实现商业化开采,需要了解千米级深海地层环境演变过程。超重力场的“压缩时空”效应就大有用武之地——去年,团队利用深海高压温控中试装置,揭示了千米级水深、可燃冰原位赋存环境下相变诱发沙粒迁移的机制,为寻求合理的开采工艺提供科学基础。

作为承担建设的法人单位,浙江大学近年来将专业课堂开到了项目现场,科研人员热火朝天的干劲影响着每一个师生。

“筑梦大国重器,坚定了我探索未知领域的决心。”参与杭州超重力场建设的2020级博士生王鹏深有感触。

鼓励青年骨干担任项目机载装置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建立由10名专家组成的机电液小组,协助青年学者做专业技术分析,持续迭代关键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科学问题的研究,浙江大学逐步培养了一支攻坚克难的超重力科学与技术队伍。

据了解,杭州超重力场的其余两台超重力离心机主机和10台机载装置已开始加工制造。根据计划,今年接下来的重点任务是完成1300g·t模型机、100g·t验证机和数据中心的验收,到时项目将进入第一阶段试运行。

在逐梦超重力的征途上,浙江人一直不懈奋斗。陈云敏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我们将牢记嘱托,真正让我国超重力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