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界的目光。2023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新一轮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从此启航。广州开发区围绕知识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战略定位,锚定深化综改试验发展目标,积极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部署。如今走进广州开发区,无论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的制造工厂,都在积极拥抱知识产权改革带来的机遇,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已成为这里最鲜明的标签。
激发创新动能,引领产业发展“加速度”
作为2016年就开始“耕作”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广州开发区先后出台了多项知识产权政策,新一轮综改开始后,该区首次对政策进行集成化修订,编制出台《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促进高质量发展办法》(简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30条”),围绕企业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运用等知识产权全链条的需求,系统性地提供政策指引。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建设,积极驱动原始创新,强化专利创造。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聚焦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认定并扶持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等两批共3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单位的建设,探索建立“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产学研+服务”的专利创造新模式、新机制。
在科创平台建设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各项举措的持续赋能下,广州开发区创新能级持续提升,知识产权驱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区内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被有效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118家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该区获奖62件,创历史新高。2024年1-7月全区专利授权量1218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418件,均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一。近两年,该区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数据在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一。
广州开发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创新不止于科技前沿,更深入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该区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全省首个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基地,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穗东街结合“波罗诞”这一文化传统,挖掘“波罗粽”的地理和历史优势,推动其入选全省首批地理标志培育产品。萝岗街强化“萝岗糯米糍”地理标志使用宣传,引导20家主体开展专用标志使用权申请。永和街举办粤享地标好货巡礼广州站暨广东地理标志荔枝节推介活动,新龙镇成功注册“新龙帝鼎”集体商标,为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夯实基础。
助推成果转化,打造知识变现“活力场”
实验室中精心孕育的创新成果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各地普遍关注的焦点。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
为了激活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广州开发区在创新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上不断探索。
据悉,该区是知识产权证券化“二次许可”模式的首创地,2019年以来相继发行全国首单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相关经验在国内多个地区复制推广。2024年上半年,该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48.57亿元,占全市43.12%。
2023年1月,广州开发区已获评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据了解,该区持续强化基地培育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制专利导航地图,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供决策参考,累计组织实施了集成电路、氢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八大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目前计划在低空经济、生物农业等重点产业展开布局,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2023年底,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知识产权数字化集成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省首个省部共建的知识产权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基于“1个运营管理平台”“5大数据库”“N个特色应用”的“1+5+N”总体框架,深入挖掘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需求,整合包括市场主体、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多方数据和信息,畅通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渠道,激活“专利存量”,拉动“市场增量”。截至目前,数字化平台总访问约15000次、注册用户逾700个,撮合意向需求逾20单。
2024年7月,广州开发区启动专利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集专利信息整合、技术需求对接、成果转化服务于一体,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个人提供公益性精准供需对接服务。
广州开发区连续五年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汇聚和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推动创新资源转化运用,累计促成知识产权交易117亿元,并推动博览会永久落户知识城。
知识产权改革带来新机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空间潜力无限的知识城汇聚更多的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和高规格会议,推动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打造了一个知识变现的“活力场”。
深化对外开放,铸造企业出海“护卫舰”
我国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内外贸企业出海也正在经历从“坐在家里迎接订单”到“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的转变。
要维护企业在海外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是重要一环。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出海工程,联合区商务局、区贸促会等单位指导出海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应对能力,走访调研企业和服务机构,通过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指导企业合理布局知识产权海外保险等一系列举措,为区内企业解决出海的痛点难点问题。
在今年4月公布的2023年度广东知识产权十大事件中,广州开发区首创的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榜上有名。据悉,这是广州开发区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的创新型险种,自2020年5月发展至今,累计有255家次企业投保,总保额达5.28亿元。2024年6月,区内某企业借助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这一有效工具,在出海德国时遭遇的专利诉讼中实现逆转,迫使国外原告方主动撤诉,打破相关产品进入德国乃至欧洲的专利壁垒。
全省首个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也在广州开发区启用,并设立了“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城分中心”,打造国际专利审查高速路(PPH)服务窗,提升创新主体国内国外专利授权效率。2023年11月,区内企业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通过国内快速预审的发明专利作为优先权,提交了PPH加速请求,这也是广州市首个国内快速预审+PPH双加速国际专利申请的成功案例。
2023年底,广州开发区从“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跃升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从“试验”到“示范”,是对广州开发区多年来书写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这张答卷的肯定。回顾“新一轮综改”的成绩,可以看到“首个”“首项”等字眼频频出现,这也是作为开发区承担改革创新使命、充分发扬首创精神的最佳注脚。
下一步,广州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争取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转化运用模式、数字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突破,以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埔样本贡献坚实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灏
通讯员 宋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