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数据赋能精准服务 成都高新区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
2024
09/28
10:05

王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吸引企业入驻的“橄榄枝”,是推动项目建设的“加速键”。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在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以致远”,一系列改革措施扎实落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这里,数字与经济相互赋能、融合发展,共创营商环境发展新面貌;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携手并进,共谱营商环境发展新篇章。

“小窗口”迎来大变革,为企业带来高效服务

身处异地,办理相关业务总有诸多不便,有时甚至必须回到本地办理,这对不少的企业群众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成都高新区在这一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吹向这里。

黄女士,一名身在重庆高新区的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今年6月进行线上办理业务时遇到了系统报错,在了解到成渝两地推出了“虚拟综窗”远程帮办服务后,黄女士前往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业务,“之前办理成都的相关业务需要去成都当地,现在在重庆也能办理成都的社保业务,这对我们来说,省了不少精力。”

“现场窗口的工作人员检查了材料,并通过‘虚拟综窗’连线成都当地窗口工作人员对材料远程扫描收取,全程都能随时沟通。整个办理流程不到半个小时,我的业务就处理好了。”黄女士对此服务感叹道。

2024年5月,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渝两地高新区联合印发了《成渝高新区开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虚拟综窗”服务工作方案》,真正实现“一个窗口、三方连线、两地通办”,这对两地的企业群众而言,无疑是一大“福利”,“小窗口”就此迎来变革。

“这是继成渝两地高新区互办互发营业执照、率先开展‘一业一证’互发互认后的又一创新举措。”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自今年5月1日起,成渝两地高新区企业群众要互办政务服务业务,只需到本地政务大厅,通过“虚拟综窗”和异地窗口“面对面”完成包括业务咨询、材料审核、系统登录、协助办理及业务受理等全部流程,便可在承诺时限内收到办理结果。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过去,办理跨省政务服务事项,流转环节多、耗时长,自从上线该服务后,不仅为成渝两地的企业群众带来办事便利,也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办事程序,减轻了其压力。”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在“四个一”方面出招施策,即“一网通办”“一网通享”“一键回应”“一网统管”。而“虚拟综窗”服务的上线仅是成都高新区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示范标杆的一处缩影。

此外,“智问智办”智能帮办、“一码办成事”普遍应用……各项服务深入推进有了明显的成效。据悉,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企业登记咨询电话响应率提高了60%,达到94%,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和人工座席个性化服务,初步实现“一次解答”办事群众咨询和诉求;“一码办成事”电子空间使用量达123.99万次……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和办事群众体验感的提升,小小的“办事窗口”正在一点点发挥自身的作用。

数字应用场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也是保障民生的“新动力”。如今,数字赋能在营商环境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成都高新区抓住了这一契机——

推动落实“政策画像”,创新打造的“政策通”平台与“直播+政策”的齐头并进完成“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受惠企业整体满意率达100%。

精准构建“金融画像”,与多家银行和创投机构推出相关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及时雨般的支持,同时,实现“政银企”三方的精彩联动。

深化升级“载体画像”,运用二维地图、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企业线上“看载体”,高新通“载体通”板块汇集优质载体数据信息,实现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匹配载体;未来科技城通过智能网联应用系统,实现楼宇、厂房载体的数据数字化上线。

打造“人才资源画像”,“一大平台+七大服务”提供精准服务,“线上+线下”提供全链条式服务,人才的点赞好评蜂拥如潮。

“自成都高新区落实‘政策画像’以来,以前是我们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我们,企业不用担心错失政策,节约了时间去查政策。让企业更省心,且便捷。”“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在快要放弃的时候通过成都高新区政府的相关信贷支持政策,企业得以继续发展。”“在平台提交申请过后,只需要根据提示按步骤填写信息、上传材料,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全部操作,非常方便。”……不断收到的好评是对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向好向优的最好认证。

“自今年2月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区2024年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工作方案》以来,我们积极围绕‘三张清单’开展工作,全面提升营商服务平台化、智慧化、增值化,接下来,也将继续发挥高新区数字营商环境建设优势,加快打造一批数字营商环境单项冠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也要乘上数字化的东风,让企业插上数字之翼,享受智能带来的福祉。

数字化监管+非现场监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官”与“商”之间的交往,要有道可行、相敬如宾。

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监管”不再是单纯约束企业行为的手段,而是要为企业提供更加透明、高效的服务。

成都高新区破旧立新,通过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建立新型的监管模式,在加强政府对企业运营情况了解和监督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法规,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早在2023年5月,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就依托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打造“成都高新区智慧根治农民工欠薪监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工程建设领域生产全过程、全链路数字化管理模式,让政府能够动态督促建设单位“把钱打进来”,施工单位“把钱发出去”,以数字监管根治欠薪纠纷等行业“顽疾”。截至目前,已有100个工程接入监管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链路数字化监管交流会”上,成都高新区分享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对欠薪顽疾“对症下药”的经验。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高新区农民工权益中心上访登记数据,纳入智慧监管的项目累计投诉登记率相较其他项目,降低90%以上。一个个可观的数据再一次证明成都高新区的创新模式是“实战管用”的。

以“智”治“欠”,以监管护航企业。该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农民工群体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入到这个系统当中,各个行业风气逐渐向好,良好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对于打造一个“天朗气清”的营商环境,成都高新区一直以来都是“做实事,出成效”:“智慧药安”系统的监控预测,使药品的监管效能和监管能力得到稳步提升;食品安全“阳光智慧工程”,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护身符”;全国首创的“知识产权云警务室”,为辖区内的自主研发企业保驾护航……每一步的“监管”对企业来说,不是“束缚”,而是“辅助”。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犹如水之于鱼,海阔方可任鱼跃;犹如土之于树,地沃方能育茂林;犹如风之于帆,风劲才能助远航。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纵观全区,检视自身,政务服务的实践不断拓展,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也在持续深化。该区锚定“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的目标,坚持以数字化精准服务的“智感”塑造营商环境的“质感”,在优化营商环境这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矢志不渝、一以贯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