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董兆瑞)今天上午,北京市召开“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专场。会上,海淀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岳立发布了《海淀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6个相关配套文件。
“在今年中关村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岳立说,海淀区起草“1+6”文件,将作为下一步海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他介绍,“1”即《实施方案》,是统领性文件,明确了施工图和路线表。同时为抓好落实,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行先试改革、文化赋能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等配套了6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136条任务措施,其中先行先试38条。
锚定我国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率先基本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领先的产业发展高地、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典范城区。到2035年实现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标杆。
同时,《实施方案》也提出了具体发展指标,到2027年,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高能级创新平台突破20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7个,万亿级企业实现突破,独角兽企业突破60家等。
《实施方案》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阵地。特别是要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释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效能,加快攻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海淀力量。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岳立具体介绍说,其中第一个“1”就是要全力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后面的“1”就是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既要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又要强化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中间的“X”就是要加快发展海淀优势显著、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