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新兴产业生态圈 释放招商引资强磁力
冠捷科技智慧交互中心。记者 张奇辉摄
前不久落幕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华联的锂电湿法隔膜项目,签约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计划建设高性能的锂电湿法隔膜生产线,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30亿元。公司总经理郅立鹏告诉记者,精细的产业分工,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牵手厦门火炬高新区,看中的正是这里高度集聚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借投洽会东风,厦门火炬高新区共有29个项目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约130亿元,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机械装备、基金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性:均为“填空型”“补充型”项目,助力火炬高新区“产业拼图”加速完善。
“现在的招商引资,已不再是单纯的拼政策、拼资源,而是拼产业生态,拼营商环境,拼配套服务。”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火炬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找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优化产业生态,提升服务质效,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金、技术聚集,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聚链成势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出炉,海辰储能、科华数能、厦门新能安等三家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榜上有名。此外,宁德时代、ABB、中创新航、盛屯矿业集团、友达光电等上榜企业在火炬高新区均有投资项目。
一颗电池、一条“锂链”激发发展新动能,这样的故事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上演。厦门正大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作为厦门新能源产业的主要承载平台,厦门火炬高新区抢前抓早,积极将高新区内同翔高新城打造成为厦门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招大引强,以商招商,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版图的特色做法。目前,火炬高新区已形成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为发展主体,上游材料和核心零组件、下游车联网和充换电等为配套的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园区内新能源企业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同时,也推动火炬高新区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区位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火炬高新区一方面通过《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增强创新实力;另一方面依托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等聚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的策源地。典型的如,今年6月,位于同翔高新城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建设项目(一期)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后将由宁德时代旗下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运营,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储能系统研发测试与实证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高”位谋势,“新”处落子。火炬高新区紧密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外引”“内培”双向发力,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涵盖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四个细分领域)、机械装备(电力电器)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产业链(群),以及人工智能、新材料、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医药与智慧健康等产业链(群),着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抢占新赛道,构筑新引擎。
服务赋能
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环境
贴标机、AGV机器人、全自动X-RAY点料机等设备配合“默契”,辗转腾挪间,完成上下料工作;机器视觉如同“慧眼”,精准识别出零部件缺陷。在位于火炬高新区的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掀起了一场创新变革。
公司总经理陈培文用一组数据说明“智造”带来的变化: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人力成本平均节约20%,带动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9.5%。据他介绍,冠捷科技自2020年开始,由集团层面统筹,在组织架构、策略制定、人才支撑等方面多管齐下,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没有通用的路径,必须靠企业自身不断摸索。”陈培文说,冠捷一方面邀请世界先进的智能制造企业做参谋,另一方面得益于火炬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免费诊断服务,对数字化转型方案进行迭代、完善,推动数据要素导入制造环节。今年,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大考”中,冠捷科技获得三级认证。
“一手对接企业需求,一手挖掘服务商优势,火炬高新区通过搭建智能制造平台,服务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火炬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有关负责人说,在“需求端”,高新区对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并提供专题培训;在“供给端”,通过集聚服务商资源,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诊断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区“智改数转”自诊断企业超42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聚焦“智改数转”,精准服务企业,是火炬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赋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火炬高新区始终将营商环境视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
今年来,火炬高新区继续深化“益企服务”专项行动,成立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服务顾问工作站,以“共享顾问+专家在现场”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面向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业、集成电路、光电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分别举办座谈会,面对面聆听企业需求;围绕企业出海、企业关务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携手相关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火炬同翔高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启用,秉持“园区事务园区办”理念靠前服务企业……一系列务实举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闯出发展新路。(记者 林露虹 见习记者 钟艾 通讯员 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