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2024)》(下称《榜单》)。根据《榜单》,广东9个园区上榜,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全国第50名。
此外,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上榜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位列全国第39名;跻身园区产业高质量(生物医药)百强,位列全国第63名。
《报告》数据显示,百强园区中,已有59个园区GDP超过千亿元,较上年新增5个。依托区域发展优势,“千亿园区”已形成融通全球资源模式、创新策源转化模式、龙头企业引领模式、前沿技术赋能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模式5种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
近年来,松山湖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华为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超千亿产值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稳步起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
2024年,松山湖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统领,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三大领域全面发力,全力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出力争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新台阶的目标。
科学大装置、大平台集聚成群 支撑产业制造新未来
近年来,松山湖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转化新模式迭出,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新新”向荣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累计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25个团队中第一、二批结题的18个团队全部完成一轮或多轮融资,市场估值超50亿元。
今年7月,位于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两台谱仪设备高分辨中子衍射仪、高压中子衍射仪成功出束,这意味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8台合作谱仪建设已基本完成,将显著增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多学科研究能力。
目前,松山湖已集聚全国唯一、全球第四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广东省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拥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6所高校、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中试和产业化平台基地,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2023年,R&D投入强度达13.4%,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强化核心引擎作用
当前,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谋划“大调研、深改革、促发展”工作,将围绕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引领地、科技和产业人才向往地、绿美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示范地、深化改革先行地”目标,进一步强化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
其中在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方面,将加快科学城核心区建设,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阿秒激光、大湾区大学(筹)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等扩大开放合作。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建设高效产业孵化体系,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提升金融赋能效能,构建全流程孵化落地体系。抓紧谋划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良好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引进培育一批能解决企业难题的卓越工程师。
接下来,松山湖将推动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力军,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等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研究型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要素,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互动,面向智能终端、数字经济、运动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面向“创新无人区”的未来产业探索。
文 | 记者 余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