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青岛高新区已汇聚17家“国字号”孵化器、众创空间
2024
07/23
09:09

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体系,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8家

青岛高新区已汇聚17家“国字号”孵化器、众创空间

工信部火炬中心日前公布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工研院”)再度跻身考评优秀(A类)国家级孵化器之列,这是市工研院第八年获评优秀。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工研院累计引进项目500个,引进各类人才百余人,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孵化器作为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一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振区域经济活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助推器”。作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创业高地,青岛高新区把孵化器载体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和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体系。目前,青岛高新区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17家,包括市工研院、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蓝贝智造工厂等。

“上下楼”串起产业链“上下游”

“我们的一款关键零部件属典型的薄壁零件,加工该零部件需要使用特殊刀具,企业自行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在位于市工研院的磐维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亮介绍,“通过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可以申请使用特制夹具和多种特殊刀具,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在园区内就能完成加工,不用出去找工厂,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我们以成果育成转化为核心,建设梯度式育成平台、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软硬’双平台,同时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支持方面的服务需求。”市工研院院长滕云枫说,其中,“软平台”即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硬平台”即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能够提供产品研发、中试、工程化开发、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推进成果转化。

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也是受益企业之一。作为市工研院重点引进的项目,主要研发面向工业领域智能控制设备的道莅智远,自2020年落地以来便得到“量体裁衣”式服务。“我们先后帮助企业进行‘科小’和‘高企’申报,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辅导等,助力企业迅速成长,企业落地第一年便通过‘科小’认定、两年通过‘高企’认定,并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中获一等奖。”市工研院工作人员介绍。

在这里,各入驻企业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上下楼”,更是产业链上的“上下游”,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负责人通过“CEO下午茶”等活动聚在一起,为各种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青岛中诚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微孔轻量级新材料可用于头盔、护膝等高速运动防护装备的生产。依靠它,中诚高分子“敲开”了韩国一家世界顶级防护头盔制造企业的“合作之门”,增添了超千万元的营收。而这样的“大买卖”,就是中诚高分子与青岛草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一次“CEO下午茶”活动上“喝”出来的。

根据科技创业企业成长周期特点,市工研院构建了“一年科小、三年高企、争取上市”的培育方式,跟踪指导、精准培育,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孵化效能,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500余家。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正倾力打造集研发、孵化、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专业科技园区,构建了“1+6+N”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吸引超过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孵化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获批3个1.1类创新药物,并拥有300余项申请及授权专利,成为生物科技成果的前沿转移转化基地、生物医药人才的栖息地以及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康复产业孵化器集聚50余个项目

作为全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主承载区的青岛高新区,围绕康复大学,打造了青岛首家康复领域专业孵化载体——康复产业孵化器。该孵化器持续引进海内外高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产业集群。

“我们是山东省第一家以3D打印方式做辅具智能化研究的企业,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青岛形康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敬新说。作为康复产业孵化器重点引进企业,形康三维专注于医疗康复领域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拥有高精度多材料的3D打印设备、模块化人体部位三维建模设计软件、多用途3D打印专用材料、自动全方位人体肢体扫描测量设备等多项核心技术,为推动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注入动能。

“该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引领了下一代能量外科设备研发。目前,该项目已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并进入国家药监局优先审批绿色通道,预计2025年注册上市。”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庆宇介绍“智能双引擎动态混合能量手术系统研制”项目时说。在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健新医疗凭借该项目获得一等奖。

截至目前,康复产业孵化器共引进科技创业项目5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高校创业项目10余个,从外地引进的健新医疗、源生生物等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项目落地。孵化器入选第一批青岛市科技创新产业园,并获批山东省首批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建设单位。未来三至五年,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康复专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康复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向159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授信5.93亿元

“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放心地多接单,销售收入至少能增长50%。”山东海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艳说。近日,在青岛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位于国际软件园的海纳信息成功办理了一笔50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并得到30%的贴息,大大补充了现金流,业务范围也得以扩大。据悉,海纳信息是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项目投入高、回款慢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笔钱的到账,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聚焦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青岛高新区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金融服务”这一主线,今年5月,青岛高新区联合国有企业蓝海股权、青岛征信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与30多家机构签约,为企业精准匹配政策,全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目前,青岛高新区科技信贷已累计向159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授信5.93亿元,对外投资企业超100家。“我们将围绕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打造青岛市科技金融样板,把更多信贷资源向医疗医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新’经济企业倾斜,通过组建金融辅导队、金融管家团队,缓解企业压力。”青岛高新区财政金融部副部长马嫱说。

贯穿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青岛高新区税务局联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成立“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资质认定、政策直通、风险提醒等全链条服务。与此同时,设立“专精特新涉税服务工作室”,为区内所有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了《企业成长档案》,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税务局已实现全区300余户专精特新企业点对点服务全覆盖,解决涉税问题近千条,业务办理时限压缩52%,办理留抵退税近亿元。

以各级各类创新平台为载体,青岛高新区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数据显示,目前,高新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8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62家,已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瞪羚企业38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