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珠海高新区加快融入深圳“一小时经济圈”,书写“大桥经济”新篇章 打好深珠合作牌 拓宽产业朋友圈
2024
07/01
09:21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一桥横跨东西,天堑变通途。

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于6月30日通车试运营,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画上“关键一横”,翻开“大桥经济”新篇章。

深圳与珠海,分隔在珠江两岸的经济特区,从此将实现地理意义上的近距离连接,开启一场跨越伶仃洋的“双向奔赴”,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再提升。

作为深珠合作的桥头堡区域,珠海高新区地处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关键位置,是融通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的重要交会地,距离深中通道落脚点仅20公里,加快融入深圳“一小时经济圈”。

打好深珠合作牌,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是珠海高新区提升区域能级量级的“关键一招”,也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间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融合互动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珠海高新区拥有雄厚的科创实力、集聚的人才资源,以及优美的宜居环境,这里正用最火热的热情、最真切的行动,向所有创新创业的“追梦者”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撰文:黄鹤林林文星

湾区枢纽

深珠迎来“一小时经济圈”

一个倒V字形的入海口,将珠江口东西两岸分隔为二。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曾被伶仃洋远隔的珠江口两岸将走得更近。

这个16年磨一剑的历史性工程,是继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动脉”。在此之前,尽管深圳与珠海的直线距离仅仅只有35公里,但往来需要绕行北部的虎门大桥,一趟车程不得不耗费两个多小时。

深中通道通车后,距离深中通道落脚点仅20公里的珠海高新区与深圳之间将实现1小时通达。

目前,从珠海高新区出发经深中通道前往深圳,有两条线路可以选择。一条从高新互通开始,通过金琴快线北延段二期西侧辅道,经兴中路、新湾七路、中山市翠锦路、长平路、南朗快线、翠亨快线、未来大道,可对接深中通道;另一条从高新互通开始,经京珠连接线、广澳高速、中开高速进入深中通道。未来,从珠海高新区出发沿金琴快线北延段接入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可快速进入深中通道。

“一小时经济圈”是交通圈,更是生活圈、融合发展圈。从珠江入海口望去,每天都有数以十万计的车辆跨海过桥,往来于东西两岸城市。人车涌动的背后,是更加便捷的湾区生活和日益紧密的经贸往来。

深珠通勤便利带来看得见的利好。麦时微电子(珠海)有限公司产品测试中心主任彭瑞钦浅算了一笔经济账:从深圳蛇口港到珠海九洲港的单程散客船票要140元,走深中通道只需花一半不到的价格,而且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这为我们往返深珠开展业务交流带来明显的提效降本。”

当前,珠海高新区正深入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加速构建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大湾区的交通体系,打造珠海东部超级交通枢纽。

向外看,珠海高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交通黄金要道,是融通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的重要交会地。在远期规划中,作为跨越伶仃洋、连接深圳前海的深珠通道也将有望落地珠海高新区。

根据《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深珠通道确定为复合型通道,另据深圳和珠海两市规划文件显示,该通道具备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两种功能。这意味着,深珠通道将有望实现公共交通通勤。

向内看,金琴快线、高新互通立交、兴业快线以及作为连接深中通道的金琴快线北延段等交通项目的推进,迅速架起与市区互联互通的“四梁八柱”,珠海高新区也将成为与中心城区联系广州及珠江口东岸的必经之地。

深圳向西、珠海向东。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硬联通”加密成网的趋势下,深珠合作也将进一步融合升级。

区域融合

深珠产业协作“价值洼地”

长期以来,珠江口西岸珠海、中山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珠江口东岸深圳、东莞等城市有一定差距,但珠江口西岸城市在产业空间、人力成本等方面却拥有比较优势。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高人力成本、高地价等现实因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既是市场必然,也是发展使然。对岸的珠西都市圈,谁能真正接住这波湾区“超级大流量”?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并不是此消彼长式的产业转移,而是基于区域优势强强联合的产业协作。

在一水之隔的珠江口西岸,中山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工改”,再造产业新空间;江门集中连片土地多,可用产业空间广阔;珠海大力打造的5.0产业新空间全力打响产业载体攻坚战。

近年来,珠中江兄弟城市纷纷出台措施整合土地资源,筑巢引凤,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但作为布局新兴产业市场的深圳,除了土地资源,还有对人才集聚、研发环境、生活配套等维度的综合考量。

作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7位的珠海高新区,在这场综合能力大较量中,无疑是值得加仓的“价值洼地”。

论产业,珠海高新区着力打造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与智能电网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与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吻合度很高,区域产业增速连年达两位数。

论研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海高新区拥有“天琴计划”、南方海洋实验室等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

论人才,珠海高新区坐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师港浸大(UIC)四所名牌高校,现有5.5万余名在校大学生、27名院士、800多名高层次人才、7万多名产业人才。

落户珠海高新区的深企金石三维子公司谷风三维总经理傅先军认为,珠海高新区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并集聚了大批研发人才,在这里布局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链条业务体系,是企业向西拓展的最佳优选地之一。

连接东西的深中通道,如同一条贯穿大湾区“心脏”的要素流动和高端产业协作链条,为整个大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也将为深珠产业合作翻开崭新篇章。

厚植沃土

对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如果西岸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到与深圳趋同,便能更好地承接来自深圳等东岸城市的资本、人才与产业。

深圳先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宁德时代子公司,去年正式在珠海高新区签约投资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我们真切感受到珠海高新区对企业的热情和高效率的服务。从落户到生产基地建成,只用了短短4个月。”该公司副总经理何鑫说。

这便是珠海高新区对标深圳营商环境持续做优做强的例证。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成立全市首个企业服务中心推动企业服务优化升级,开设企业家服务站将企业服务延伸至孵化器、产业园、总部基地等,打造让企业“投资放心、工作开心、办事省心、居住安心、生活舒心”的“五心级”服务。

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已全面优化办事指南、网上办、自助办,全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共64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达646项。

桥来风至,深珠融合之风也吹到了珠海高新区的各大产业载体。它们纷纷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华发产业园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产业优质环境,利用成本优势与政策优惠吸引企业,精准规划,加强产业配套,形成互补共生的产业生态。

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珠海高新港湾科创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智强表示,将加强与深圳企业互动,实现“深圳研发+珠海生产”的产业合作方式,打造深珠合作产业园标杆项目。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珠海高新区还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产业优势、营商环境优势以及具有竞争力的生产生活成本等比较优势,厚植营商环境沃土,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各类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大显身手的“奋进之地”。

近几天,深珠合作的动态不少:6月25日,珠海高新区与5家央企签约合作,其中包含深圳龙头企业润城、招商蛇口;6月28日,39个重点项目签约珠海高新区,入驻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64亿元,预计达产规模超150亿元,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深圳产业项目选择来珠海高新区投资创业,深珠合作也进一步升级,一个全新的珠海高新区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观察

深珠共舞特区相融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袤大地上,有两座城市仿佛天造地设的一对舞者,它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气质相投,共同演绎着一段区域融合发展的美妙舞蹈。这就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岸,同属经济特区的深圳与珠海。

两地直线相距仅35公里,这种地理上的接近性为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中通道,更是打破了空间阻隔,让深珠两地有了更实质性的“牵手”,双城共舞成为现实。

或许有人会问,深中通道并未直连珠海,这种跨区域上的联通还能带来多少利好?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参考国内外的案例:金门大桥改变了美国旧金山湾区的格局,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后来的硅谷;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连接起一个以上海为核心、辐射长江三角洲的“两小时经济圈”。

可以看到,物理上的联通带来的是空间上的突破,背后更是对区域融合发展的深度探索。不少地区的发展轨迹显示,一座城市不可能无限扩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要“跳出去”开辟新空间。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在珠三角、在分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圳与珠海,同样需要联通、互融,再造新天地。

深圳谋划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现这一雄心,需要一处能够接纳创新落地的沃土;而对岸的珠海正处在城市能级量级跃升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开拓视野、联深融湾,以推进人口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就像两个心灵相通的人,此刻找到了彼此的节奏,共舞恰逢其时。

沿着珠江入海口望去,粤港澳大湾区如同张开双臂的巨弓,深中通道仿若弓弦,区域融合发展的契机犹如在弦之箭。而在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与珠海恰似巨弓的两端,拉动深中通道这张弓弦,为区域融合发展蓄力。

当机遇的春风吹来,位于深珠合作最前沿的珠海高新区站到了聚光灯下。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海高新区将成为珠海距离深圳最近的地方,是对接深圳的桥头堡,承担着两地产业协同创新、区域融合发展的先锋使命。

目前,相关的合作已在产业和科技创新等层面铺开。从深珠之间首条无人机低空快递物流航路启动试运行,助力低空经济“高飞”;到深圳龙头央企润城、招商蛇口与珠海高新区合作推进产业招商,打造深珠合作产业园标杆项目;再到众多深企来珠“安家”,扩展发展空间……产业协同创新的链条早已跨越江海,将深珠两地连接到了一起。

而从合作走向共融,珠海高新区还需要更大的格局和魄力。即借助深中通道的“硬联通”之便,推进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的“软联通”,让两地人员往来“无感通行”,让企业和人才享受到更多“同城待遇”,才能激发更多创新创业的生机与活力,演绎出更加精彩的融合发展新篇章。

■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科高等研究院教授王玉海:

深珠科创资源加速集聚

形成协同创新高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又一“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如今,大桥两端深圳、中山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而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也携手纳入“朋友圈”。

可预见的是,这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恢弘笔触,将通过连接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极大提高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含金量”,在“黄金内湾”加快形成“一小时通勤圈”,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近年来,广东着力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将让珠江口西岸城市圈与“顶流”创新城市深圳直连,意味着珠江口西岸的“任督二脉”已被打通,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其中,距离深中通道仅20公里的珠海高新区,地处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未来将形成与广州地铁相接、与深圳跨海相连、与港澳紧密联通的交通布局,实现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打造“外联内畅”交通体系。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创新主体蓬勃发展,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创新人才不断聚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研发能力强的高校汇聚于此,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始创新能力,有着与深圳相似的创新创业氛围。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将推动珠江口两岸的要素流动、产业分工和创新协同,作为珠海的东大门,珠海高新区将扮演先锋角色。来自深圳的创新要素,将通过深中通道及其珠海连接线,加快流入珠海高新区,推动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未来,珠海高新区加快对标深圳的创新经验和营商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全链条,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