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珉璐 本报通讯员 陈哲
招商引资,既是“稳”的“压舱石”,也是“进”的“先锋军”,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器”。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主力军,2024年,廊坊开发区紧紧围绕加快构建“1+4+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以央企、国企和国家科研院所为重要目标、以商协会中介机构为依托,大力开展“央企招商攻坚”“京津产业招商”“重点产业突破”系列招商活动,谋划、储备、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高外资比重,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项目建设是招商引资成果的充分展示和最好见证。近日,在位于廊坊开发区汇源道南侧的廊坊海中信绿色云计算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设备轰鸣不止,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敲击声、焊接声、切割声此起彼伏……作为2024年廊坊市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
“目前,项目一期建设的数据中心B栋和C栋动力中心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主体结构封顶后将转入机电安装阶段。”廊坊海中信绿色云计算基地项目负责人秦国豪介绍,项目建成后执行国家A级机房标准,将面向物联网、AI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AR、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视频直播、电商等多个行业提供柔性算力服务、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处理服务及相关系统软件生产、开发、运营等服务。
今年以来,国药集团新建制剂车间项目、润泽(廊坊)国际信息港B区新型智算中心项目、海中信绿色云计算基地项目、东久(廊坊)高端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施工、竣工,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正在建设的产业项目,既有“数量”,更有“含金量”,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特点。项目建成后,能够为廊坊开发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为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廊坊开发区今年聚焦重点产业、央企京企、龙头企业、重要平台、会展活动、重要机构、产业基金、优势资源等8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通报调度、项目统筹、项目会商、跟踪服务、招商考核等5个机制,组织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力争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以上,企业数量增长率达到14%。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廊坊开发区坚持央企招引和本土企业招商同步推进。他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进一步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对接大市场、对接京津雄产业链,持续跟踪服务区内29家央企分支机构,年内将深入开展10场央企招商活动,统筹数量和质量,加快引进新的央企二、三级子公司,着重引进北京疏解的央企子公司。同时,把支持域内企业增资扩产作为重要招商方式,从现有存量中挖掘项目,从优势企业中扩大投资,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
对于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吸引力。今年3月,润泽国际信息云聚核港项目B区开工建设。“该项目从提交‘拿地即开工’申请到施工许可证核发,仅用了45天。”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荣猛介绍,他们采取模拟审批方式和承诺即开工审批方式,精简审批要件,提高审批速度,手续办理累计节省3个月时间。
“急项目所急,想企业所想,需要精准有效施策。”廊坊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振辉介绍,廊坊开发区明确10个专项行动87项工作内容,强化干部包联、专班推进等举措,聚焦问题破解、审批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
“点对点”精准服务,“面对面”助企纾困。今年“走访解促”活动开展以来,廊坊开发区印发《廊坊开发区扎实开展“走访解促”、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廊坊开发区8名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74名区直部门副职以上人员包联帮扶574家重点企业(项目),常态化开展一线走访,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变“问题清单”为“责任清单”,当好企业项目服务员。
为及时掌握并解决企业项目“急难愁盼”,廊坊开发区还为574家重点企业(项目)分别配备1名专属联络员,组建联络员“一张网”,精准开展帮扶。同时,每周邀请企业负责人谈情况、提诉求,建立台账,每周调度,确保“一企一策”解决到位。
“筑巢引凤”谋发展,招商引资见成效。据了解,今年,廊坊开发区累计开展拜访接待活动94次,接待到访客商151人次,赴北京、深圳等地考察拜访14次。新增在谈项目28项,新增签约项目8项,完成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备案13项,项目总投资298.3亿元;精心谋划海外精准招商活动,全力推动创菱汽车综合产业园等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力争利用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