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思南县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在一座座美丽茶园里,不仅种上了生态茶、有机茶,还在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路寻“新”,通过创新推行茶叶“返租倒包”模式,不断加快“5G智慧茶园”项目建设等多种方式,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出新质生产力的“新芽”,让茶产业飘向“云端”,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多方受益的良好态势,为思南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翻新”了思路,找到了“新赛道”。
“5G智慧茶园”。
走进思南县瓮溪镇大寨村茶农刘兴明的50亩茶园,一行行错落有致的茶树在初夏的微风中摇曳,茶农穿梭其中,手指在茶树间上下翻飞采摘着黄茶。
刘兴明2023年加入茶产业发展队伍中,借助瓮溪镇推行“返租倒包”新模式的契机,他从一名普通农户转变成了“茶老板”。在刘兴明的精心管护下,今年他的茶园迎来了“返租倒包”的第一桶金,第一季茶叶采收了3000斤茶青,纯收入6万余元。
“如果我们自己从头开始种茶,最少也要三至五年才能采收,通过‘反租倒包’这种模式,就为我们节省了很大一笔前期的投入,而且承租过来马上就能见到效益。”刘兴明高兴地说,茶企业把建好的茶园承包给我们管理,有了自己的产业,我们管护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据了解,瓮溪镇在瓮溪社区、大寨村、上坝田村等13个村(社区)发展种植白茶、黄金叶、奶白茶、金香玉、芨白等5个高端茶品种8000余亩,茶园面积广、管护成本高成为了茶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瓮溪镇积极推行“返租倒包”,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面积锁定、协议签订、技术服务等让企业与农户共管茶园,让农户增收、茶企一心生产、茶园提质增效。
思南县瓮溪镇“返租倒包”示范茶园。
“通过‘返租倒包’的模式,我们的茶产业从之前的粗放型管理转变成了现在的精细化管理,茶青的下树率从40%提高到了现在的90%,采收的茶青品质也好了很多。”贵州省思南县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永明说,接下来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服务跟踪、肥料农资、市场拓展等环节。
茶园“返租倒包”是茶企业从农民手中统一流转土地统筹规划,完善产业基地建设,再把茶园承包给农户从事茶叶基地经营管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和茶企顺应市场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丰富产品序列,切实增强茶叶产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向“新”要质,向“新”要量,全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新质生产力不仅在技术上“高大上”,还要与乡村产业“接地气”。截至目前,思南县在瓮溪、香坝、孙家坝、青杠坡等涉茶乡镇,创新推行“返租倒包”这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激活了思南茶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一台电脑、一个大屏,便能实现对上千亩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思南县鹦鹉溪镇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茶产业发展,强力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茶产业碰撞出绚丽火花,成为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的“加速器”。
翟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李逵,正在介绍风吸式杀虫灯的作用。
近日,笔者走进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千亩茶叶基地,高高矗立的摄像头、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和虫情监测系统等新鲜“面孔”引人注目,处处展现“数字科技”的力量。抓住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借助中国联通先进的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思南县打造了“智慧茶园”,为茶山装上“智慧大脑”,让传统茶园从茶叶种植、管理到生产加工,处处闪现科技的身影。
“茶园里的摄像头就像是‘眼睛’,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和记录茶叶的生长情况。”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奎介绍,打开“5G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就能清晰地看到茶园内视频监控、虫情监测、土壤监测、气象信息等数据。分析式杀虫灯可以通过对茶园里的虫情对茶园的病虫害进行一个监测和预报,对是否有虫害等情况一目了然,降低对益虫的误杀率,做到提前防治,然后更好地保护茶园的生态多样性。
用新质生产力为茶园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依据,也让茶园管理节本增效,促进茶产业更绿色高质量发展。思南县鹦鹉溪镇“5G智慧茶园”建立了完整的茶叶种植基地数据监测采集体系,将传统茶产业的“人工管理”转向“数字管理”。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足不出户也能实现远程控制,智慧茶园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利用,最终实现茶园种植标准化。
茶叶加工。
“我们今年春茶共采收了2万斤干茶,产值在600万元左右。”李奎说,“5G智慧茶园”系统投入使用后,可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产业链环节可实时监测预警,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茶园生产的茶叶也更好销售了。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思南县茶园种植面积达18.89万亩,涉茶乡镇21个,目前已投产茶园面积15.25万亩。接下来,思南将围绕特色产业“小切口”,做好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文章”,推动茶产业升级、动能再造,激活茶产业发展向“新”力。(文/陈敏 图/孙磊、张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