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84家上市公司、万亿市值,广州开发区崛起一支上市“黄埔军团”,打造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资本市场高地崛起”的“黄埔样本”。
这里从阡陌古港蝶变为产业重地、制造大区,每6平方公里出产1家上市公司,上市密度居全国前列,以占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近1/3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
如今,广州开发区的上市公司集群已呈现出数量增长快、硬科技成色足、创新驱动力强、产业带动力大、区域贡献度高等特征。当地超过4成上市公司为近5年IPO,全部84家上市公司创造了近1/3的城镇就业,近一半A股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研发投入不断攀升。
上市公司焕然一新,带动产业升级迭代:从最初以国有公用事业公司为主,到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等领域龙头民企全面开花,再到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新生代国企、民企在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持续爆发。资本市场“黄埔军团”的集结,与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布局息息相关,也是其未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火车头。
“‘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2023年GDP站上3万亿元的广州,在今年开春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定调未来,要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州“工业一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堪称新质生产力的主力担当——其已连续6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甲,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居广州各区之首,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城市能级跃升的主引擎。
如今,广州开发区已聚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的上市公司群体,它们成为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自1994年1月6日,穗恒运A(000531)成为广州开发区第一家上市企业,到广合科技(001389)于2024年4月2日登陆深交所主板,30年间,在黄埔区这块土地上,诞生了84家上市公司。
30年84家上市企业,恰是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缩影,折射出这里是创新的沃土,激荡着创业精神,也阐释出这里何以获评为“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和“中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每6平方公里出产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居全国前列,集聚了4.8万余家中小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层出不穷,以占广州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15%的GDP和17%的税收收入,贡献了广州近1/3的上市公司。
从阡陌古港蝶变为产业高地,一大批中小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上市成长。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勇挑大梁,打造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资本市场高地崛起”的“黄埔样本”。
奇迹之中定有必然。审视这片热土,感受黄埔人敢闯敢干的精神,揭开资本市场“黄埔现象”的内在基因和底层逻辑,或可资其他地区借鉴。
01
资本市场“黄埔样本”:84家上市公司,万亿元市值
“黄埔上市军团”在资本市场的崛起,始于1994年,穗恒运A在深交所上市。广州开发区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迄今为止,在这块484.1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诞生了诸多商业传奇,创造了多项崭新纪录。其中之一便是广州开发区坐拥8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万亿元,上市企业总数位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按地均产值计算,每6平方公里出产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广州市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2家,合计市值约2.8万亿元,从二级市场募集资金超7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50%,科创板上市公司18家。由此,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数量占广州的比例达到1/3,位居各区第一,成为广州上市企业最集中、资本市场最活跃的区域。
2023年,黄埔区GDP达4315.17亿元,GDP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二。2018年至2023年,广州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3131.62亿元增长到4313.76亿元,增长37.8%,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内地经开区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内地经开区第二。
医药、航空、乳业、洗衣液、芯片……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的产品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就业贡献了力量。
2022年,广州开发区境内外上市公司的总营收超过了3800亿元,毛利总计835亿元,相对于同期黄埔区GDP(毛利/GDP)的比值达到19.4%。
从创造就业来看,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的员工总数达到30.6万人,而《2022年黄埔区社会统计公报》公布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7.9万人,若以此计算就业贡献,则上市公司贡献的就业人口相当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的28.4%,创造了近1/3的就业。
02
上市潮涌,超4成上市公司为近5年新增
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不仅数量领先,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下,还呈现出数量增长快、硬科技成色足、创新驱动力强、产业带动力大、区域贡献度高等特征。
30年间,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广泛分布在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国内外主要证券市场。其中,A股占据主流,近8成公司在京沪深三大交易所挂牌上市。
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IPO募集资金超过710亿元,获得了长足发展的资金支持。其中,小鹏汽车(XPEV.N)成为募资王,2020年8月在纽交所上市的它,首发募资资金达到了103亿元;于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的蓝月亮集团(06993.HK),首发募资资金也达到了95亿元。
近5年,广州开发区乘势而上,借助注册制的东风,涌起上市热潮,新增上市企业占区内上市公司的比例超过4成。其中,2020年新增8家,2022和2023年也分别新增8家和6家,百奥泰(688177)、洁特生物(688026)、迈普医学(301033)、慧智微-U(688512)等知名企业均在这一时段登陆资本市场。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上,广州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有22家,与杭州一起并列中国内地城市第四。其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独占7家,包括文远知行、如祺出行、奥动新能源、粤芯半导体等知名企业,显示这里崛起为独角兽培育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已超过50%。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有119家,约占广州市的一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1092家,占广州市入选企业的30.5%;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占广州市的75%。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以“制造业立区”的黄埔,经济基础强、韧性足。2023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工业总产值达9015.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873.82亿元,贡献广州41.1%的工业增加值,创造4成以上工业投资,工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
03
超7成为民企,科创成色凸显
自1984年建区,创新的基因便根植于广州开发区的血脉。40年发展中,这一基因在上市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上市板块来看,主板公司在区内上市公司中占据主流,科创板公司也有10家,其中包括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截至2024年3月,广州共有科创板公司18家,广州开发区数量占比超过一半,由此可见该区的科创成色。目前,科创板公司百奥泰的市值超过150亿元,慧智微的市值也有55亿元。
同时,广州开发区的A股公司中,有27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其A股公司的比例接近一半。其中,生物产业的战新公司最多,有9家;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分别有7家,新材料产业公司有4家。截至2024年3月,A股共有5353家上市公司,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有1771家,占比约为1/3。广州开发区的战新企业比例远超A股平均水平,硬科技成色凸显。
此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15家A股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包括安凯微(688620)、方邦股份(688020)、洁特生物(688026)等。
科创成色来源于其研发投入。2022年,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计超170亿元,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4.3%,相较2021年增加了近40亿元的研发费用,研发强度不断攀升。
近年来,黄埔区着眼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这里集聚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1/2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度和创新能力处在全国前列。此外,广州开发区建成孵化载体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孵化出洁特生物、禾信仪器(688622)、迈普医学(301033)、方邦电子等一大批优秀上市企业。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的后顾之忧,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近3年投入192亿元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据黄埔区财政部门披露,2021—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科目安排支出分别为64亿元、70亿元、58亿元,2022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更是达6.14%。
84家上市企业中,民企成为中坚力量。从企业性质来看,广州开发区民企占据主流,超过了7成。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黄埔区59家A股公司中,民企数量为44家,占比达到了75%。
在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黄埔区近4.8万民营中小企业家贡献了3个“80%”: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黄埔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一大批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拓荒型中小企业,正在填补行业空白。
此外,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和合规经营意识逐渐增强,投研覆盖和信息披露质量整体双双提升,独董占比高于A股平均水平,辖区“新财富金牌董秘”获得率是市场平均水平的4倍,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04
30年产业蝶变: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
从第1家到第84家,30年间,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源源不断涌现。每一个10年,都有代表性的公司涌现,受到资本市场青睐。上市公司的推陈出新,折射的正是广州开发区的活力,牵引其从上世纪80年代的阡陌古港,蝶变为现今的产业重地、制造大区和资本市场高地。
30年间,金发科技(600143)、蓝月亮(06993.HK)、南网能源(003035)等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成长为行业龙头;小鹏汽车(XPEV.N)、亿航智能(EH.O)、百奥泰、慧智微-U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这里冉冉升起。在一轮轮的产业浪潮中,广州开发区迎来了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裂变,“黄埔制造”熠熠生辉。
从行业分布来看,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来自21个行业,显示区内产业链较为完备。同时,其优势产业明显,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基础化工等行业均有显著优势,与区内八大支柱产业呼应。
上市公司是发展的领跑者、创新的排头兵。通过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的成长轨迹与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区域产业蝶变的路径和生生不息的创新图景。
1994—2004年:穗恒运、南方航空(600029)等10家公司相继挂牌上市,国有企业占居主导,并逐渐成长千亿市值龙头公司。2004年,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初步爆发,这一年,金发科技(600143)、达安基因(002030)等公司敲开资本市场大门,如今,这些公司的市值均在百亿元以上。
2005—2014年:广电运通(002152)于2007年挂牌上市,计算机相关企业开始在互联网大潮中角逐资本市场。民营企业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发力,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全面开花,广州开发区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达到22家,智光电气(002169)、宏昌电子(603002)、天赐材料(002709)等一批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2015—2024年:这10年,广州开发区企业全面爆发,超过50家实现上市,这里逐步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高地。且优势产业集聚明显,以万孚生物(300482)、金域医学(603882)、百奥泰(688177)、洁特生物为代表的医药生物企业集群加速形成,多家公司的市值超过百亿元,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医药生物也成长为当地的百亿级支柱产业;以视源股份(002841)为龙头的新型显示行业成长为千亿级支柱产业;慧智微-U、安凯微为代表的企业聚焦卡脖子的半导体和芯片领域,相继登陆科创板。
30年间,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成长、壮大,并形成集聚效应,助力相关行业成长为百亿、千亿级支柱产业。此外,透视上市企业的质地,从最初以公用事业类地方国企为主。到民营企业开始发力,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等上市公司全面开花,再到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在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持续爆发,可清晰看到广州开发区产业持续升级的历程。
上市公司面貌焕然一新,折射的正是广州开发区发展的革故鼎新。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广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黄埔区通过引进“三来一补”项目,打下制造业基础;9年代,其开辟保税区、东区、永和经济区,工业年均增速超过50%;21世纪加快建设科学城、知识城、生物岛等项目,开启了自主创新阶段,工业总产值超广州1/4。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企业“反哺”推动区域产业迭代升级,形成了良性循环。如果说,稳定的产业投资令黄埔经济发展的底盘更扎实,那么,科创领域的大规模投入则让其发展更有潜力。
如今,广州开发区正在沿着微笑曲线,往产业链高端去,往研创链源头去,练好自主创新、源头创新的“内功”。
05
聚焦“芯显车药”,成就产业高地
近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构建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海丝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城一岛”高质量产业空间布局,已形成以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为代表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三大百亿级产业,构建起“四梁八柱”新兴产业框架,“万亿制造”产业格局初显。
2024年3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立足“工业大区”的发展特点,锚定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再造新广州”做出黄埔贡献。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拥有工业企业717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1325家。全区有33个工业大类、133个工业中类、295个工业小类,扎实的产业矩阵,为区域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极佳的基础条件。
以黄埔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州的东部中心,正瞄准“芯显车药”,大力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支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世界显示之都”、万亿“智车之城”;同时,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高质量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2月,广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共有112个项目参加集中动工,总投资约839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005亿元。动工项目具有瞄准颠覆性、前沿性技术的特点,其中64个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以新质生产力产业为主的项目占比超过6成,总投资约530亿元。
资本市场“黄埔军团”的崛起,与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布局息息相关,也是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火车头。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与创新力的重要载体。广州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下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其中,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优势明显。
在集成电路领域,广州开发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20家、占广州90%以上,初步奠定了由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集成电路测试四个主要环节及支撑配套产业构成的格局,正在全力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目前,粤芯半导体作为黄埔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企业”,拥有慧智微、安凯微在内的上市公司,也拥有兴森快捷、泰斗微等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单打冠军”。同时,中新广州知识城的集成电路制造材料片区正在建设中,将形成“研发设计-中试生产-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随着慧智微、安凯微相继登陆科创板,广州开发区将代表广州,走出一个芯片上市军团。这里已逐渐成为广州半导体发展的核心区,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千亿产值新型显示,成为区域的王牌产业
广州为新型显示大市,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在2022年超过2600亿元,新型显示主控板卡出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5%,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新型显示重镇,拥有乐金显示、视源电子、广州创维等全球领先企业。仅乐金显示及合作伙伴在广州生产的电视及显示器模组,或者视源股份生产的电视主控板卡,就分别占据全球市场超过三成的份额。
广州开发区拥有15家通信、电子和计算机产业链的公司,包括视源电子、毅昌科技(002420)、安居宝(300155)等,总市值超过了2200亿元,其中大多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公司,IPO融资达到近百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链企业发展壮大。
其中,视源股份作为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成立于2005年,市值曾一度突破800亿元,现已成为国内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供应商和国内领先的交互智能平板供应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龙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家电、教育信息化和企业服务领域。据业绩快报,其2023年实现营收201.6亿元。
汽车产业强区:聚集小鹏、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车企新势力
随着出口节节攀升,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广州已形成了由11家整车企业、1200多家零部件和贸易企业构成的产业体系。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的汽车产业重地和强区,既聚集了广汽本田、加特可、艾帕克等一批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亦有小鹏汽车、文远知行、如祺出行、奥动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此外,产业链上的材料供应商也在崛起。
其中,文远知行、如祺出行、奥动新能源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小鹏汽车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最早以全栈自研模式布局智能驾驶的企业,总部位于广州开发区,产品涵盖P7、P5、G3、G9等主要车型。作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企业,小鹏汽车2022年的营收达到了268.55亿元,2023年三季度营收超过85亿元,前三季度总计超176亿元。近年,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或将驱动新一轮洗牌。
除整车企业外,区内上市公司天赐材料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游电池材料的供应商,近年也驶入增长的快车道。成立于2000年的天赐材料,于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在800亿元以上。天赐材料主营锂电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业务板块,2005年,其基于日化材料工艺技术,布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2015年切入宁德时代供应链,成为国内电解液龙头企业,2020年成功绑定松下、特斯拉等海外客户。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重点需求旺盛,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使得天赐材料保持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天赐材料实现营收223.2亿元,同比增长101.22%,净利润达到58.4亿元,同比增长153.28%。
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制造中心
广州开发区作为医药生物产业重地,聚集产业链企业超3000家,年产值占广州的比例超6成。目前,广州开发区拥有境内外医药生物上市公司近20家,总市值超过1600亿元,占广州医药生物上市企业的比例超过70%,其业务覆盖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等全部板块和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全链条。
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百奥泰,是在广州开发区助力下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典型。百奥泰目前市值150亿元,其创新药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基本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百奥泰于2020年2月上市,首发募集资金近20亿元,用于推进研发进度、建设营销网络和补充营运资金。上市后,百奥泰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在研管线,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有望成为国内抗体药物领域新的龙头。
此外,广州开发区有医疗检测和服务领域公司金域医学,有包括一品红(300723)、、康臣药业(01681.HK)在内的中药公司,也有医疗器械公司迈普医学(301033)、安必平(688393)、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产业链条完善,上市企业众多,且发展速度快。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全域布局、全链条的医药生物发展态势,科技研发主要在生物岛,成果转化重点在科学城,生产制造集中在知识城,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生产制造中心。
此外,广州开发区逐鹿的新赛道,还包括低空经济,这里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0家,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
传统产业加速技改,新质生产力新意盎然,广州开发区如今正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
06
营商环境迭代至6.0版,开通上市快车道
上市公司是观察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主体活力、政务营商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窗口。一个区拥有万亿市值的84家上市公司,有力印证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创新活力与投资吸引力的区域之一。
产业基础有了,拼的就是服务。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之美誉,2023年,其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实现1.0到6.0的迭代升级,获评“全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5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此外,广州开发区出台“高质量发展30条”“金镶玉政策体系”系列扶持政策等,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民企国企同台公平竞技环境,创新惠企政策,全方位“力挺”民营企业。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紧抓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上市培育服务,打造一条上市快车道。
在政策保障方面,广州开发区出台了“金融10条”“绿色金融10条”,分阶段、分层次推出上市奖励政策,促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在上市企业培育方面,广州开发区打造了“初创—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的科技企业成长路径。此外,其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深度对接广州企业上市“领头羊”计划,围绕“大盘蓝筹”“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等板块定位,深挖上市后备资源,形成“种子层—青苗层—金穗层”的拟上市企业梯度。目前,上市苗圃企业特训营已举办了三届,通过“植沃土—促上市—育龙头”,加强上市苗圃培育。
在科创金融服务方面,广州开发区打造了科创金融服务矩阵,创设了广州科创金融服务基地、金融服务超市等高端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上市辅导等一站式科创金融服务;打造了“融资汇”“融智汇”“创享汇”三大投融资对接品牌活动,完善“直接融资支撑—间接融资保障”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了“科创资本会客厅”服务品牌,让区内企业在家门口即可享受IPO发行路演、业绩说明会等便捷服务,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此外,广州开发区与沪深北交易所、港交所、新交所等主要证券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交易所专家接待日等交流机制,持续加强“在地化”上市服务;建立了“交易所直通车”沟通机制,使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板块定位、信息披露等疑难杂症时能获得权威专业意见,保障上市工作顺利推进。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黄埔军校成立100周年。不惑之年挑大梁,“二次创业”正当时,广州开发区提出,将弘扬开发区精神和新黄埔铁军精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黄埔样本”:包括提升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生物岛联动能级,真正把“三城一岛”打造成为广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增长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强用好“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优,抢占布局氢能与储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新风口”,以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等。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有着84家上市公司、万亿市值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应能在“二次创业”中找到解码未来成长的密钥。(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