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前两月北京市116个重大项目已开工
2024
03/04
10:08

本报记者 曹政

最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昨天,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市发改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统筹协调各项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全市投资按照增长5%左右进行调度,计划实现160个市、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截至2月底,已开工116个。

投资

一季度有信心实现5%投资增长

支撑覆盖丰台河西地区等地的地铁1号线支线,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城南的北京京东方医院,推动北京产业升级的服贸会4.0场馆改造……市民身边的重点工程陆续开工,也拉动着全市投资曲线不断上扬。

“一季度,全市投资按照增长5%左右进行安排,从目前情况看,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目标。”杨秀玲说。

重点工程是支撑投资的“压舱石”。数据显示,本市每季度压茬推动160个市、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截至2月底,一季度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已开工116项,开工率高于去年同期8.1个百分点。同时,春节期间轨道交通、灾后恢复重建等一批项目不停工,争分夺秒抢抓工期、加快建设。

“我们通过项目招引和集中调度服务,推动一批原计划后续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于年内提前开工。”杨秀玲介绍,当前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中项目总投资超2.8万亿元,总体实现“开一备三”。

灾后恢复重建牵动人心。“我们会确保汛前需建成的项目按期投用,功能提升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为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她说,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原则,今年将加快实施永定河三家店至卢沟桥左堤加固维护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强有力的防汛体系。同时,加快提高山区交通、供排水、通信、能源、环卫等设施防灾安全韧性,统筹功能调整和民生诉求,整体提升灾区公共服务水平。

营商优化

机场、商圈等地有望实现外卡取现

企业落地、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过去几年,本市陆续实施了6个版本、1200余项的改革举措。进入新阶段,北京正打出组合拳,让企业感知到“北京服务”的变化和温暖。

“尤其是在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方面,今年将重点提升‘一业一证’网上办事体验,再推出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上线‘京策’平台实现政策统一发布、精准推送、直达快享,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杨秀玲说。

针对老百姓关心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提升,今年将着力提高“七站两场”接驳换乘便利性,试点推行首都博物馆等20个博物馆延时开放。聚焦外籍人员支付不便问题,将在机场、重点商圈、酒店、地铁等场所提供外卡取现、POS机刷卡等服务,让生活在北京和来到北京的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舒适、便利、有温度的服务。

疏整促

四大医院新院区今年投用

按照计划,今年本市将完成10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持续推进大红门地区福海国际等疏解区域性市场改造升级,实现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一期部分区域建成开业。

越来越多市民也能就近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6所市属高校新校区和首儿所通州院区等15个市属医疗卫生资源项目将加快推进疏解建设,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今年竣工投用。

“今年将进一步聚焦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市民诉求高频易发的问题,集中发力、疏堵结合、整提并举。”杨秀玲说,在城市治理方面,今年将治理违法建设20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500公顷,“留白增绿”220公顷;治理无序出租,完成100个“无违法群租房小区”创建,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以京津城际、京哈线等铁路沿线为重点,开展127公里综合整治、389公里绿化提升,打造首都门户形象。

今年疏整促专项行动的“民生清单”也备受关注:有效织补便民服务网络,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成一批商圈商场改造提升;发展普惠性、多样化养老助餐服务,优化餐食配送服务,精准补建养老助餐点300个;完成523处地下空间再利用,补充社区配套功能、便民服务;中心城区新建停车位1.7万个,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1万个;精细化治理2114条背街小巷,打造精品街巷165条。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将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