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武汉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新年伊始,武汉各区跑好开局起步“第一棒”,奋力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
在武汉市工业稳增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组织下,长江日报以“奋战开门红,一把手话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全市工业重点发展区“一把手负责人”先后接受访谈,聚焦2024年新年新开局,鼓干劲、谋发展、强信心,全面吹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冲锋号角,重塑工业重镇武汉之“重”,以“闯关”精神推动城市向“新”转型。
从空中俯瞰,在建工业项目棋布全区,安全网的绿色“面纱”中初展工厂新貌,一栋栋“产业楼”“工业楼”正在拔地而起;到生产一线,订单满满带动一条条产线“马力全开”,新汽车、新配件正在分秒下线……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在建设与生产的场景间“切换”视线,探访武汉经开区一季度工业经济今年的新开局。
2023年,武汉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占全市比重近四分之一,总量继续稳居全市第一。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建设千亿新型工业化园区,加速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聚焦2024年目标,武汉经开区工业经济起跑即冲刺,1个多月间新项目、新增长、新成果的捷报频传,生产一线正奋战出“开门红”。
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
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表示,武汉经开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以“起步就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斗姿态,早谋划、早部署,紧紧围绕首季工作目标擂响发展战鼓,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确保经济企稳提质。定期梳理重点企业排产计划,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变化,抓好工业企业节后开工协调和生产组织,强化要素保障和供应链通畅,力争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推动投资扩量增效。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在建项目服务保障,力争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三是抓好企业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推进“创新型育苗”“小进规攻坚”“专精特新壮大”等专项行动,强化精准服务,力争全年新增工业进规企业50户。开放并支持数字化应用场景5个以上,推动150家以上中小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打造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能力,发放算力和上云补贴券,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基本全覆盖。
四是加速产业焕新,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支持东风公司转型发展,助力岚图、猛士、路特斯加快释放产能。把零部件摆在和整车同样重要的位置,健全“4+1”汽车核心产业链,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打造智能驾驶体验领先城市。力争全年整车产量突破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
开工项目拉满“进度条”
从建设启动到封顶只用130天
记者来到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畔,只见东软集团武汉科技产业园区暨南方研发基地现场,外架拆除施工全面完成,一栋栋造型圆润、“U”形结构的现代化大楼“惊艳亮相”。
当天早上6时许,天还未全亮,短暂的晨会结束后,数百名建设者散向各自岗位。东软集团南方研发基地项目经理张博介绍,目前施工处于后期阶段,但项目团队一刻不停歇,正在进行外线、强电及内装饰施工,计划4月完成竣工备案并进驻办公。“为全力冲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高峰时期现场1300余名建设者同步施工。”
打造“软实力”,东软集团南方研发基地是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30亿元,将面向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研发,建成后将成为武汉经开区“加码”软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地。
“打卡”武汉经开区工业项目的建设现场,今年第一个月里,工程“进度条”持续刷新。
1个多月前,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一期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基地总投资50亿元,项目一期将打造最前沿的云数和人工智能集团总部、研发中心。桑达股份中电(武汉)数字经济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翔介绍:“从启动建设到封顶,只用了130天,比预期提前了两周。”
相距不到2公里,东风本田全球首个纯电智能工厂的厂区建设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生产本田全新的e:N系列电动化车型。车间里,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抓取机器人等已经到位,工作人员说:“根据生产试制需求,这些机器人正进行联调联试,仅需90秒就能将一个完整的车身组装完成。”
在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在建的20个项目中,中创新航武汉项目三期、国际智能汽车零部件智造基地、武汉爱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1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入尾声,今年一季度将陆续投产。
“进度条”拉满,在一季度,武汉经开区的多个工业项目建设不停,将迸发出区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1月25日,武汉经开区2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19.7亿元,开工项目数量全市第三,总投资全市第二。
一辆辆新车在岚图汽车的工厂里生产下线。长江日报记者 李昕宇 摄
车谷企业释放“增长力”
岚图1月新车交付量同比增长超三倍
2月1日,岚图汽车公布今年1月交付数据:交付新车7041辆,同比增长355%。在被称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车企的“增长力”由此可见一斑。
“开门红”的不只有岚图,今年1月,东风乘用车销量22777辆,同比增长117%,三大品牌销量跑出新纪录:东风风神销量同比增长129%,东风奕派订单首日破万,东风纳米销售超5000辆。
新年前后,猛士科技也斩获2亿元国内生产订单。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数条流水线有序运转,一辆辆崭新的越野车正在被组装。
销量翻倍,车企们也在加速出海,开拓新的市场。1月,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与葡萄牙最大的汽车经销集团Caetano在武汉举行经销商签约仪式,标志着东风、岚图、猛士品牌汽车“组团”,正式“驶入”西班牙、葡萄牙市场。
支撑起车企市场新纪录的,是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生产的“加速度”。
“今年开年,工厂便持续保持高产状态,生产线24小时轮班生产。”东风延锋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刘玉龙介绍,平均每1分钟,就有一套座椅在工厂下线,今年开年工厂便达到了4.2万套的产量,远高于去年平均月产量。
“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年中,工厂5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满负荷运行。”威斯卡特武汉工厂总经理助理陈迪立说,为保障生产,公司今年计划新增生产线20条。这座工厂里生产的耐热钢涡轮增压器壳体、连体排气歧管、排气管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宝马、奥迪、福特等中高端车型。
“今年一季度,冲刺销量破15万台、产值过13亿元。”在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这家为国内30余家新能源汽车厂商配套新能源核心总成的企业,正一边忙生产一边扩产能——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正源源不断下线产品,总投资约7.2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能提升和智慧新工厂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
作为我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车谷里的车企正在拔节生长,形成央企与民企、自主与合资、新势力与新实力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去年,加速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武汉经开区,新增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占比增至21%。今年,车谷已经定下了新目标: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力争全年整车产量突破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
(长江日报记者李昕宇 通讯员武经宣 李奇芮)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