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包括全国21个城市和43个产业园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沙开发区”)成功入选试点园区,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产业园区。
南沙大桥
为了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旨在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路径和有效模式,形成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环境质量改善,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全面构建生态工业网络,生态理念链条式传导
南沙开发区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粤港澳合作新载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南沙开发区多年来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工业模式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园区减污降碳成效显著,2022年南沙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第13位,被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南沙开发区产业结构特点突出,减污降碳基础扎实,政策要素保障有力,有利于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模式。
南沙开发区内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
南沙开发区通过完善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认证、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企业间污染治理协作、跨产业链绿色模式推广、汽车制造与电子信息的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工业向产业链延伸发展,园区产业不断提质增效。2022年园区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8%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5%。
强化可再生能源供应推广,能源利用模式加速转型
南沙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供应规划统筹,积极探索区域能源供应管理模式,提升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实施绿色港口“氢能”应用示范项目等项目,鼓励企业利用车间、企业厂房、仓储楼等建筑物屋顶、外立面或附属空闲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22年,园区内15家企业的光伏项目发电总量为8517万度,是2021年2.7倍。随着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推进,南沙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至仅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要求的1/10左右。
南沙蕉门河中心城区
南沙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为战略引领,完善“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协同港澳联合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科技赋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南沙开发区主导产业已从传统汽车制造升级,走向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加成的新型产业发展路子。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创新为南沙开发区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绿色金融政策利好叠加,助力产业减污降碳协同
南沙新区2022年获得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后,积极构建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平台和政策体系,高起点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深入推进新能源、金属、电力、碳排放权等产品研究,规划建设期货产业园;高标准打造南沙国际金融岛,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推进汇丰全球培训中心落地及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深入实施自由贸易(FT)账户等重大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气候金融生态圈,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源头活水”。
接下来,南沙开发区将立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特征,突出目标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聚焦汽车制造主导产业,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创新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模式,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等试点实践,探索减污降碳协同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园区环境治理综合效能,为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注入全新动力,打造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发展“南沙样板”。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通讯员 穗环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