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河南高新区增至51家 总数已提前达标2025年规划“小目标”
2024
01/09
09:53

原标题:

河南高新区增至51家,其中国家级9家对照规划“小目标”,国家高新区至少缺一席

省级高新区若升级 该咋发力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丹

日前,省政府已批复依托洛阳伊滨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7家开发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河南高新区增至51家,其中国家高新区9家,省级高新区42家。

对照2025年规划“小目标”,河南高新区总数已提前“达标”,国家高新区至少缺一席。下一步,应如何发力?

省级高新区再“上新”

据报道,此次获批的7家省级高新区为——

洛阳伊滨高新区: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为支柱的产业体系,集聚了中信重工、宁德时代等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大型龙头企业。

开封汴东高新区:围绕智能装备、储能炭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以储能新材料、智能装备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沈丘高新区:围绕钢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聚酯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区中园、园中园”建设。

商水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节能环保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新乡红旗高新区:注重创新创业孵化和创新生态环境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鹿邑高新区: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初步培育出7个“区中园”和1个创客小镇“智慧岛”。

平顶山石龙高新区:成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专职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科技创新金融和科技金融政策指导等服务,创新创业氛围突出。

为什么是这7家?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中明确,申请认定高新区要在基础条件、产业优势、创新体系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不低于70%等。

而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

在河南省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元亮看来,新晋级的7家省级高新区特色和优势明显,呈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突出产业聚集,其中4家高新区涵盖了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有利于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打造产业链条。

第二,突出创新导向,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模式、理念的创新也可纳入。比如,鹿邑高新区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表明创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三,从整体来看,突出空间优化,区域分布相对均衡。

国家高新区9家,中部地区排名仅次于湖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开发区创新发展能力、引领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数据可以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具体到经济指标,“标兵”们表现抢眼:2023年前三季度,郑州高新区GDP同比增长7.1%,增速分别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全省3.3个百分点;平顶山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0%……

2021年,河南出台了《关于加快改革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2025年,全省高新区总数达50家,实现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全覆盖,其中国家高新区达10家以上;高新区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

此次“扩军”使得河南高新区增至51家,提前实现了总数“小目标”。但对照国家高新区“达10家以上”,河南还要再“加把劲儿”,至少要再新增一家。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8家。其中,河南省国家高新区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落后于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中部地区排名仅次于湖北,与湖南、江西持平,高于安徽、山西。

如何冲刺创建国家高新区?

2022年9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提出对符合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步伐。

这也就是说,本次晋级的7家省级高新区将和其余35家省级高新区一起,成为国家高新区实力强劲、潜力巨大的“后备军”。

对比江苏、广东等先进省份,在国家高新区建设方面,河南如何弥补差距?

王元亮认为,发展较好、具有冲刺潜力的高新区应该对自身产业优势再聚焦再提升,全力打造产业地标名片,提高在全国高新区中的产业辨识度,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重量级”特色产业集群。

在营商环境方面,围绕政策免申即享、告知承诺制等国家部署的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领域,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此外,全面落实园区运营、人事、薪酬等领域全面改革。“‘三化三制’改革激发了动力,释放了活力,之后应进一步深化成效。”王元亮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