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包头稀土高新区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2024
01/08
16:28

原标题:创新引才留才模式 构建人才战略体系(引题)

稀土高新区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主题)

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不久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所辖5个村、涉及1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清洁供暖能源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而让该地区1500余户村民实现“煤改电”集中供热,告别传统“燃煤时代”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人工操作繁杂局面的,则是留澳硕士、草原英才工程团队技术带头人李成成。

留澳学有所成,怀揣创业梦想的李成成经过多番考察,毅然决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包头,创办了北方瑞能(内蒙古)集团有限公司,主营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并用2年时间实现企业“上规”、4年时间成功将企业打造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回包头创业以来,不仅我个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企业也在政策解读引导、项目申报、税收、业务对接等方面享受到了包头市和稀土高新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感受到包头打造‘马上办’‘包你满意’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实效,更加坚定了我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李成成说。

目前,北方瑞能以“能耗可比同行业节约10%”以及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已为全国200余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提供了清洁供暖服务,并与中国西电、冀中能源、三峡清洁能源等大型国有能源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聚人才之力,筑复兴之基。近两年来,稀土高新区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对接中科院全国100多家院所和全球百所高校的人才资源,以系统性更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准、覆盖面更宽、集成度更广的引才模式,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得益于包头市和稀土高新区优越人才政策的吸引,2021年,德国留学归国博士虞军,带着成熟、先进的机器人开发和集成技术,在稀土高新区创办了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

“北科交大创立之初,由于对用户智能化场景需求了解不足,一度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虞军告诉记者,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负责人王晓婷主动上门对接,并召集相关专家集中梳理项目竞争优势、潜在市场机会、实施推进可行性等,帮助北科交大对接下游应用企业,以良好口碑快速占领市场。

虞军表示:“稀土高新区求贤若渴,对各类人才的引进不遗余力,在人才发展空间、资金补贴、生活保障以及针对企业出台的资金扶持、税收和用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让我感受到了优于其他城市。”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李成成”“虞军”,稀土高新区制定了领军人才集聚、中青年人才招揽、人才机制改革优化“三项人才计划”,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对接掌握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引进上海大学周忠福教授稀土合金材料等高端人才科研团队3个,吸引了王一德、张洪杰、舒尔德米特等国内外专家院士团队服务当地经济产业发展。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稀土高新区坚持靶向引才、精准施策,创新运用“事业编制企业用”和“重点产业领域硕博招引”政策,征集上报双良硅材料、北方稀土、英思特稀磁等重点企业博士硕士岗位需求200余个、事业编制企业用岗位60余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包头市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等政策加速落地,成功为重点领域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紧缺人才39名;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八项措施》,安排人才专项资金700万元,及时兑现引进人才政策待遇,全力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真金白银打造各类人才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研发项目累计达1235个,入库人才达1821人,已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紧缺人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人才等分层分类、相互衔接的人才战略体系,实现了从人才集聚区向西部人才强区的跨越发展。

把人才作为服务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既为一域增光,也为全局添彩。“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引才留才力度,深度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速实现创新人才和城市产业的‘双向奔赴’,以人才‘软实力’提升‘两个稀土基地’发展竞争力,全力推动我区向国家级高新区50强迈进。”稀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赵铮表示。

来源:内蒙古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