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走进火炬开发区广东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利普公司”)车间,只见一台台智能化机械在快速运转。得益于持续的智能化创新,惠利普公司产品超静音直流无刷永磁减速步进电机、变频驱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家电领域,成为美的、格力、TCL等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的主要合作品牌,电机销售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2023年,公司销量和产值均比上一年增长了30%,这就是智能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给企业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发展实效。”广东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爱明说。
惠利普公司只是火炬开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企业切换动能抢抓新赛道,新质生产力重塑发展优势。在数字化提质的同时,土地空间的“增量革命”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火炬开发区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1500多亩,一座座现代化定制厂房拔地而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进驻。工业活则经济活,工业强则经济强。新旧动能加快转化,火炬开发区把制造业这份家当做得更加厚实。
南方日报记者杨慧荣通讯员肖晨茜
营造新生态 “首创浓度”持续提升
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智造”的数据很漂亮。
在转型升级方面,火炬开发区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改投资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在创新浓度方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都排全市前列,中山创新“主引擎”地位更加稳固。
但在宏观之下抽丝剥茧,方能发现微观领域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火炬开发区企业首创的浓度越来越高。
比如,纬创中山厂登上了世界“灯塔工厂”名单,为中山首开纪录。“灯塔工厂”是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领域的“天花板”,也是火炬开发区全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拼”来的成果。
又如,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正式迎来首批渔获,这意味着风机导管架基础与养殖网箱融合发展模式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探索了新路径。
这种生产力的跃升,用去年的流行语来概括,就是新质生产力。它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的关键。
近年来,围绕中山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打造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目标,火炬开发区下了真功夫。请来“懂行人”,成立数字化产业集群专项工作小组;出台新政策,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充电”;聚焦光电、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集群申报省数字化产业集群试点,逐步建立起从单个企业到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新生态。
目前,火炬开发区有560家规上企业,其中一半以上已经不同程度启动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火炬开发区也在积极推动各大产业集群开展智能化整体升级,聚焦光电、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努力打造广东省数字化产业集群试点。
一手抓研发,一手抓数字化,“火炬制造”有了全新的产业质感,找到了发展动能升级密码。
焕发新活力传统产业园年产值翻10倍
走进联速·两岸科创园(下称“联速科创园”),可见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通过“工改”,这个年产值仅5000万元的传统产业园将建成约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建成后容积率提升到3.5。全部投产后年产值是原来的10倍,每年税收可达约4000万元。
“产业上下游,就在上下楼。高新企业争相选择入驻,看中的是园区的区位条件、产业链生态以及厂房设计布局。”联速科创园推广总监邰祖俊介绍,项目四周均为成熟的工业产业园,入驻企业能在此匹配资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渠道。
为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确定规划布局之前,园区项目团队前往深圳、佛山、珠海等地进行现场调研,综合了解企业需求,最终设计了多种层高与面积组合的厂房。联速科创园采用的“分层出让”的模式,备受市场主体欢迎,仅项目一期就进驻光电产业链相关企业20家。
联速科创园是火炬开发区沙边片区“工改”的标杆项目。沙边片区处于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南部,是火炬开发区工业发展的原点,经历30年余发展,沙边片区看起来“老了”,城市形象、产业效益,与她的产业地位不符。
2022年,沙边片区被纳入火炬开发区四大“工改”片区之一,传统制造业在这里加速转型升级:中山匠家智谷产业园项目将在这里建成,产业用房面积提升9倍;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工改”项目在这里动工建设,改造后将升级为新宏业科技园,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沙边片区的“工改”也掀起了本地企业增资扩产潮,更多企业选择优化生产线,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位于沙边片区的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配合“工改”项目的同时,公司加强创新投入,目前已完成2个数字化生产车间改造,产能提高了30%以上,2023年还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的同时,沙边片区也在力促品质提升。目前,该片区已启动科技大道升级改造工程,由双向四车道提升为双向六车道。明阳隧道有望在春节前投入使用。根据最新的城市设计,未来这里将成为完全开放、高效链接的活力园区,绿色生态、科技创新的生态园区,空间集约、功能复合的有机社区。
作为火炬开发区工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沙边片区的“工改”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和借鉴路径。2023年,火炬开发区已拆除整理面积1563.68亩,超额完成中山市下达任务目标。自全市打响低效工业园攻坚战以来,火炬统筹区已拆除整理并动工建设项目59个,动工用地面积1731.36亩,相当于中山港街道2015年至2023年新供产业总用地面积1.7倍。
其中,30个“工改”项目实现封顶,12个项目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产业用地供给之困。按照“边建设边招商”原则,已招引优质企业7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为火炬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迎接新机遇区域热度不断攀升
在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火炬开发区不仅“出彩”,而且屡屡“出圈”。
这一年,火炬开发区迎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产业盛宴”——首届大珩光电产业论坛、第十六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等相继举办,业界大咖、知名企业争相出席,意味着火炬开发区在光学光电、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这些高端论坛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也是外界了解火炬开发区的“一扇窗”,大大提升了“湾区光谷”“国字号”健康产业基地等产业IP的影响力,更加凸显火炬开发区的区域投资价值。
这一年,火炬开发区唱响了一首首欢快动人的“城乡协奏曲”——2023年,金色大地音乐会、“民众印记”水乡美食嘉年华等活动点燃了乡村“烟火气”,岭南水乡唤起了人们的美好回忆。当下,接源村、新平村、新建村等村庄启动探索农文旅融合,乡村面貌极大改善,产业发展有了新思路。水乡“蝶变”的背后,是国家级高新区充分调动国资国企发展资源,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事业,让企业力量在乡野田园播种新产业,让城市与乡村合奏出融合发展的新乐章。
向外界展示火炬开发区的精气神,体育盛会也是重要场合之一。
刚刚过去的2023年,“村BA”“厂BA”……掀起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之下,2023年12月,湾区光谷“移动杯”首届GBA篮球赛(下称“光BA”)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全民健身广场正式开赛。
这是中山首个以产业集群为纽带的篮球赛,旨在增强中山光电光学企业的凝聚力,政企同心,加快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8强球队顺利诞生,中山市光电产业协会平台赛事转播量接近200万。
深圳光电光学产业技术实力雄厚,中山光电光学产业集群制造优势明显,“一桥飞架”将使深中两地光电光学产业有更加紧密的协同。为此,这次“光BA”还计划邀请深圳市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或深圳光电光学知名企业等进行邀请赛,以球为媒,增进深中两地企业、产业之间的交流,加快深中光电光学产业协同发展,共圆“湾区光谷,万亿梦想”。
这些“出圈”名场面,都让外界重新认识火炬开发区:一个有着勇于创新发展的火炬开发区,一个拥有更多开放活力的火炬开发区。
日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将中山定位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重要增长极”,而火炬开发区则是中山的增长极。
《规划》指出,未来,中山将依托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城市。
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火炬开发区能抓住机遇的根本,在于其苦练内功,提高了其承载能力。在互联互通愈发紧密的大湾区城市圈,火炬开发区必将蓄势发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奔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