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尚集团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开发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主窗口、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我市各开发园区切实担负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担当,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提质增效、争先进位,纷纷拿出新思路、新举措。连日来,本报采访团队深入全市园区采访,今起推出“高质量发展‘园区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提高奋进目标,提速产业建设,提升功能环境,提振精神状态,争做走在前列的改革尖兵、创新先锋。”11月18日上午,市委书记王进健赴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题调研,对园区提出了“四提一争”的新要求。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国家高新区的灵魂和使命。扬州高新区,作为扬州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何以科技创新之“钥匙”,在新赛道上再起势?如何以“先立后破”之气魄,在“走在前列”上当尖兵、做先锋?
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进扬州高新区展开深入采访。
坚守实体经济,追求更高“含金量”
在扬州人的记忆中,机床产业是邗江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以扬力、扬锻、金方圆为代表的金属成形机床军团,曾一度跻身行业十强;以丰尚、迈安德为代表的粮油饲料机械巨头,甚至走上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宝座。
“以前我们卖单套设备,现在市场需求变了,企业越来越注重卖‘线’,向卖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转型。”扬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闫伟介绍,机床产业属于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两个细分领域之一,企业越来越专注从“设备供应商”转变为“方案解决商”,“产品线+技术包”的组合效应使市场空间越打越大。
“单靠一台压力机,已经难以创造更大增量。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会被‘生态’覆盖。”这是扬力集团董事长林国富经常提及的一句话。近年来,扬力集团为汽车制造厂家定制整条生产线,实现车顶、车门、侧围、行李箱盖、内外板件和油箱防护罩等大型汽车覆盖件同步或断续高效、高可靠自动化冲压生产,用场景催生新需求,再以需求牵引更高质量供给。
基于场景,像扬力集团一样,迈安德为乌兹别克斯坦粮油加工企业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受到了该国总统代表胡代·贝尔格诺夫的点赞。
丰尚集团产品行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2000多座工程项目,成为全球农牧行业全产业链优质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前11月,丰尚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约10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心无旁骛专注实体经济,带来的增长令人期待。作为扬州高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生物医药产业经历原料药生产、总部招引、新药研发等一段时期的蓄能蓄势,已经“少年初长成”。在税收贡献上,生物医药产业以不到高新区6%的工业用地,实现了30%的税收贡献,亩均税收达43.3万元,是其他产业的3倍以上,可谓“含金量”十足。
“医药界流传着‘双十定律’,即需要用超过10年时间、10亿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成功研发出一款新药。”扬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仲飞告诉记者,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有近20个一类新药在研,未来生物医药产业还将迎来一轮爆发期。
坚守实体经济,坚定产业方向,扬州高新区“含金量”成色越来越足,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6%,工业开票增长8.18%,工业税收增长35.2%……各项数据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坚持科技赋能,追求更高“含智量”
在扬州高新区,产业发展正加速与世界接轨。
仰望天空,由新扬科技参与机体制造的“翼龙Ⅱ”无人机,正翱翔天际;
俯瞰大地,扬州比亚迪半导体生产的汽车芯片,每年为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最强大脑”;
聚焦实验室,艾迪药业首个抗艾滋I类国产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填补了HIV领域药物国产空白……
“园区创新之树‘枝繁叶茂’,离不开科技赋能。”霞光光电董事长刘海霞说,霞光光电从事光学仪器核心部件研发,几年前还“蜗居”在高新区创新孵化器——金荣科技园,短短3年时间就从“小雏鸟”成长为“金凤凰”,拿地建厂房,一跃成为国内行业顶尖企业。
亚开电气总经理金炼告诉记者,在金荣科技园,创新资金有保障,技术开发有靠山,“来了就埋头创业”,短短几年,亚开电气年销售从3000万元增长到超2亿元。
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中小企业孵化器,金荣科技园开发面积15万平方米,是扬州规模最大、空间形态多样的孵化载体。金荣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内先后有70多家小微科创企业孵化出来,成为高成长轨道上的“准瞪羚”。
近年来,像金荣科技园一样的创新平台载体,在扬州高新区蓬勃发展:扬大科技园升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上市基地创新工场、扬大科技园众创梦工场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此外,北京、上海、德国斯图加特离岸创新中心陆续建成,开辟了“孵化在域外、转化在高新”的双招双引新路径。
“未来扬州高新区还将崛起一条‘科创谷’,让更多楼宇成为竖起来的科创中心。”扬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卫峰介绍,高新区正与北京长城所合作,布局建设高新区科创中心,依托邗江创业园、硅光产业创新中心、扬农研发办公总部、联创大厦等项目,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科创载体集聚区和低碳产业园。
一座座创新载体,为园区项目装载了更多“含智量”。近年来,高新区共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11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新扬新材料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丰尚集团四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扬力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2500T机械多连杆冲压线”入选2023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名单,该冲压线解决了乘用车覆盖件钢铝混合冲压成形的难题,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今年7月,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结束,扬州高新区再添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市园区第一。
厚植竞争优势,追求更高“含新量”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厚植未来竞争新优势?这是当下全国各类园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眼下,扬州高新区存量土地仅剩2000多亩。从“土地存量”中找到更大的“发展增量”,考验着高新区人的智慧。
“这要求我们招商要更聚焦、更专注,突出新质生产力,放眼未来。”李仲飞说,比亚迪的入驻,就为园区半导体产业集群化打开了新赛道。
思普尔科技有限公司,原来是扬州高新区一家从事半导体二手设备更新的企业。后来,企业感觉卖单套设备利润率不高,于是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还从韩国引进研发团队,专攻新设备的研制。这条年产两万片芯片的生产线,吸引了比亚迪的关注。
比亚迪原计划购进这条生产线,在长三角地区布局芯片生产工厂。扬州高新区招商团队敏锐地发现这是一次难得的产业焕新机遇,于是迅速与比亚迪方面沟通:“买下生产线,到别的城市干,还不如就地干。节约成本不说,配套厂家就在身边,24小时售后服务随叫随到。”
2022年8月,比亚迪宣布在扬州高新区投资建设芯片设备工厂,在思普尔科技原生产线的基础上又增资12亿元,将2万片/年的芯片产能扩大到6万片/年,今年又增投了150万辆汽车模组产能的生产线。
“思普尔科技的‘腾笼换鸟’,为园区引来了半导体产业‘头马’。”李仲飞介绍,短短一年多时间,比亚迪就从开工到投产,实现12亿元销售。“今年以来,我们聚焦晶圆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碳纤维材料应用等关键环节,重点引进了一批半导体装备、IC设计、晶圆制造、高端封装测试、光电及功率器件等行业领军企业。目前,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在高新区已经打通。”
产业有“好气质”,园区更要有“高颜值”。打破由原乡镇基础而来的园乡二元结构,实现功能环境焕新,加快布局一批新质产业和未来产业,正成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
“未来两年,高新区将投入超30亿元推进‘北优南拓’,全面提升园区功能布局,丰富产城融合内涵。”夏卫峰介绍,除了专班化推进吉安路、邗江路、润扬路等主要路网两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还将稳步实施一批道路建设工程,逐步完善东西向路网。在重要节点打造、片区环境改善上,聚力打造中央核心商务区,围绕宁扬城际汊河站,布局科创、住宅等功能;对春江路、高旻寺路等道路实施节点改造和提升,做到一点一色、一点一景,不断提升园区辨识度,既满足生态需求,又满足民生需要。
“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这是每一个高新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更多的承载空间、创新空间、生态空间,AI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一批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也会在高新区中央创新区设置应用场景。”李仲飞介绍,高新区将凭借制造基础和科创优势,加快创新“技术策源+产业转化”协作模式,打造成未来产业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新高地。
通讯员 高新萱 记者 嵇长青 陈云飞